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8日电(记者 陈静)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近年来,在临床上,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提升。基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乳腺癌防治压力不小。
在全球范围内,HR阳性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70%的乳腺癌被认为是激素受体HR阳性、HER2阴性。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精准施治的前提是精准分型,精准分型需要开展分子检测。“乳腺癌被划分为三种分子分型,Luminal型乳腺癌(激素受体HR阳性)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首席专家胡夕春教授28日表示,“这一体系的建立,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精准地施治:根据分子分型的不同进行个性化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他指出,今年中国批准两款抑制剂上市,患者应该先接受精准的基因检测,再确定是否适合用药。
如今,内分泌治疗联合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CDK) 4/6 抑制剂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初始治疗中被广泛使用,但耐药问题仍需解决。胡夕春解释,肿瘤细胞总是想方设法活下去,会通过信号转导通路和靶点产生异常和突变,导致既往的治疗无效。中国的研究数据表明,50%-60%的患者存在PAM通路(PI3K/AKT/mTOR信号通路)因突变引起的异常。研究表明,如果PAM通路异常,病人容易发生肝转移,内脏转移的机会较大。
在采访中,胡夕春教授指出:“我们希望患者能够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 不推荐绝经后的女性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 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