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21日电(记者 康玉湛) 6月20日,全球领先消费健康企业赫力昂携手Nature Custom Media在上海科学会堂联合举办首届骨骼健康新概念论坛。会上,《探索骨骼健康新概念》特刊发布,其中提到“长期维持骨骼健康,不仅依赖骨密度或骨强度,还取决于骨韧性。骨胶原蛋白能维持骨骼的柔韧性,使骨骼能承受冲击,不易发生骨折。而镁锌锰铜这类矿物质对于骨胶原形成以及维持骨完整性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赫力昂中国研发副总裁胡恒龙博士表示,“‘补钙=强骨’的传统单维认知已无法完全满足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需求,仅关注骨密度提升而忽视微结构优化(如胶原交联度),导致骨折风险仍居高不下。骨韧性的发现,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我们与Nature Custom Media再度合作发布《探索骨骼健康新概念》特刊,深入解析‘强上加韧’的科学骨骼营养理念,并探讨镁锌锰铜等微量元素在帮助提升骨韧性中发挥的作用及机理。”
英国牛津大学Nuffield骨科、风湿病学和肌肉骨骼科学研究所(NDORMS)Kassim Javaid 教授提出,“确保对骨折后的患者进行有效管理,以提高骨骼强度和韧性,是医疗保健的首要目标。”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医学与健康科学院人类健康研究主任Ian R Reid教授解释,“更好的骨骼健康需要骨密度的优化,全生命周期的营养供给尤为重要,建议维持血液中正常的钙、磷酸盐和 25-羟维生素D水平。注重均衡营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正确服用抗吸收和合成代谢药物,可以最大限度帮助提升骨韧性,减少骨折的发生。”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后德教授报告了Ⅰ型胶原蛋白活性肽——CAP1,“它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强骨骼韧性,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法,还可改善骨质疏松症高风险患者的早期诊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博导刘建民教授介绍了一种来自肝脏的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BMP9 通过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在骨重塑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科学干预手段,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教授特别指出,“长期维持骨骼健康,骨硬度和骨韧性需要同等关注。近期研究显示,骨韧性是预防骨折和保证长期骨骼健康的关键。骨韧性能帮助骨骼抵抗损伤,以及形变导致的骨折。”
赫力昂营养健康事业部总经理贺亚军女士补充:“赫力昂还将联合专业医生、连锁药店及各种线上平台,大力推广“强上加韧”这一全新骨骼健康科学理念,比如这次与Nature Custom Media联合发布科学特刊和举办首届探索骨骼健康新概念论坛,通过专业教育和全民普及双管齐下的推广策略,形成‘科学认知+科学检测+科学营养’的健康管理闭环,打破‘一高三低’的严峻局势,赋能中国消费者追求更高品质的生命质量。”
“骨动中国”公益教育项目已持续开展超过10年,知识普及触达7亿人,群众参与达到5000万人,接受免费骨密度测试超过400万人。而今年刚刚落地基层的“骨动基层千县行”,则将走进中国广阔的县域市场,覆盖1000多县市、60万基层医疗机构,计划培训教育20万基层医生,筛查10万潜在骨质疏松患者。(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