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打鼾是睡得香?答案:可能是OSA 需治疗
2025年07月03日 18:49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3日电(记者 陈静)睡眠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打鼾,真的是睡得香吗? 不,打鼾可能是被称为“睡眠中的沉默杀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中国患病人数众多。

 

 

  记者3日获悉,一种全新的治疗药物——替尔泊肽,正式在中国获批,成为首个且唯一用于治疗成人肥胖患者的中度至重度OSA,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新药的获批,为中国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突破性的治疗选择,填补了该领域的药物治疗空白。

 

 

  据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患有OSA者在睡眠中的呼吸会反复短暂性暂停,导致睡眠质量下降。长此以往,患者可能会感觉更为疲劳,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OSA 患者发生卒中的概率是普通人的 4.33 倍,病死率是 1.98 倍。未经治疗的重度 OSA 患者,病死率更比普通人群高出 3.8 倍。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组长肖毅教授表示:“OSA患者睡眠期间上气道完全或部分塌陷,引起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和/或微觉醒。患者以夜眠打鼾伴呼吸暂停、日间嗜睡、非恢复性睡眠、疲劳及失眠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与交通和职业事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疾病、癌症、免疫系统疾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据悉,睡眠时大脑会感知到OSA患者呼吸的暂停,并迅速将患者唤醒以重新打开气道。这个过程非常迅速,以至于患者可能毫无察觉,但它却阻碍了人进入深度睡眠阶段。第二天,患者可能会感觉更加疲惫,同时引发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也会增加。

 

 

  OSA可能导致多种系统器官功能受损,接近80%的OSA患者患有两种及以上合并症。合并症包括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胃食管反流病、肺部疾病、抑郁症、焦虑/惊恐障碍和关节炎等。全球每天约3000例死亡与OSA直接相关。OSA的社会学危害包括但不限于降低工作效率,增加交通事故。

  OSA十分常见,但诊断率却只有1%,多数患者确诊就已发展为中重度,仅1/3中重度患者接受了治疗。事实上, OSA的危害一直被忽视,患者的治疗意愿不够强烈。 长期以来,对于OSA的治疗并没有专门的药物。一线治疗主要集中在器械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cPAP治疗)。据了解,约40%的中重度患者不接受cPAP干预,1/3患者依从性差,主要是由于其带来的鼻腔不适感、失眠和窒息感。 

  肖毅教授表示:“了解OSA症状、重视OSA的筛查,并知晓以替尔泊肽为代表的药物,对于合并肥胖的中重度OSA患者治疗是一个新的选择。”

   OSA危险因素有哪些?据悉,男性、高龄、女性绝经后、超重/肥胖、颈围、颅面解剖学异常、吸烟、睡眠呼吸暂停家族史、种族、夜间鼻腔充血、上呼吸道软组织增大都是危险因素。肥胖是OSA重要且可逆的高危因素。肥胖人群的OSA患病率达到55%-90%。在中国,41%的中重度OSA患者合并肥胖。 民众体重增加10%,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增加32%,中度至重度OSA发生风险增加6倍。

  据了解,OSA导致的缺氧会触发炎症风暴,引起瘦素抵抗和胰岛素异常,导致恶性循环——肥胖引发OSA,OSA加重代谢紊乱,代谢紊乱又促进肥胖。

  SURMOUNT-OSA研究中国牵头人、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首席专家郭立新教授表示:“临床上,我们已经看到替尔泊肽能够帮助患者实现安全、有效的体重管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的受试者病情改善显著,OSA相关症状消失。这不仅代表我们在减轻OSA疾病负担及改善相关健康问题方面取得了重要科学突破,更让我们期待广大中国患者未来能从这一创新疗法中获益。”

  据悉,《成人OSA高危人群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推荐OSA筛查的三类人群包括:OSA高危人群、无症状OSA高危人群、OSA危害大的人群。

  中老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存在OSA相关合并疾病、一级亲属中有OSA患者等都是OSA高危人群。 有OSA高危因素之一,但无典型OSA相关的症状表现,或未意识到自己的症状而未主动就医的人群为无症状OSA高危人群。职业司机、飞行员、消防员、从事危险作业者等都是OSA危害大的人群。

  据悉,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是诊断OSA的重要方式。通过连续监测夜间的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脑电图、心电图、心率等指标,了解检查者有无呼吸暂停、暂停的次数、暂停的时间、发生暂停时最低动脉血氧值等,从而对身体健康影响程度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