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15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5日从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获悉,“中医药多语种AI辅诊灵镜”正式亮相摩洛哥穆罕默迪亚省立穆雷阿卜杜拉医院。
由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等开发的上述创新成果旨在解决中国赴摩洛哥医疗队在工作中面对的语言障碍问题,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国际。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中医监管处处长刘华等的见证下,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贾杨与援摩中医医疗队队长王观涛共同揭幕“中医药多语种AI辅诊灵镜”。

“中医药多语种AI辅诊灵镜”采用双面显示的透明屏设计,内置中医药辅诊系统、语音转写和机器翻译等先进技术,支持中文、法语、阿拉伯语、英语等多种语言的实时翻译。医生和患者可分别坐在显示屏两侧,通过屏幕上的文字或语音实现无障碍沟通。“中医药多语种AI辅诊灵镜”能根据患者回答优化问诊路径,提升诊断效率。“中医药多语种AI辅诊灵镜”将在援摩中医医疗队中加以应用,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将长期进行语料收集、系统优化等工作,提升系统工作效率。
据贾杨透露,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正在制定“中医药海外中心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标准文件,希望进一步将“中医药多语种AI辅诊灵镜”的中摩合作方式,复制推广到更多的中医药海外中心。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信息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勇展示了“中医药多语种AI辅诊灵镜”功能,当地护士使用阿拉伯语和法语进行诊疗演示。体验者的反馈显示,“中医药多语种AI辅诊灵镜”提升了诊疗效率,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可能。
“中医药多语种AI辅诊灵镜”是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标志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迈入新阶段。它不仅为援外医疗队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为全球中医药服务提供了一个智能化、多语言化的解决方案。贾杨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更多中医药成果走向世界。(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