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2日电(记者 陈静)12日,作为上海市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性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简称:交大医学院)浦东校区正式启用。
浦东校区的启用和运行,掀开了交大医学院近一百三十年办学历史和七十余年建院历程的崭新篇章,也标志着医学院实现办学格局全面跃升,在冲击世界一流医学院的历史征程中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当天,浦东校区校名石揭幕。随着幕布缓缓落下,医学院正式开启从黄浦拓展到浦东的时代新征程。
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位于浦东新区国际医学园区西南角,占地约435亩。浦东校区的建设锚定医学院“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上海风格、交医特质”的办学定位,以“海纳百川、中西融合”人文理念作为校园建设核心,延续医学院百余年历史文脉,突出时代特色、强调科技环保、彰显医学人文,以“立足师生实际需求,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打造具有医学教育特质的“智慧、绿色、人文”新时代示范校园,构建集教研支持空间、文化融合平台、能力培养基地、生活设施保障为一体的功能体系,为广大师生医务员工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漫步在浦东校区,医学大讲堂、历史核心区、校园钟楼等一系列中西合璧、古今融合的楼宇建筑让人仿若置身于宁静、美好且惬意的花园式殿堂,感受浓厚的历史底蕴传承和学术文化气息;国际化标准的先进实验室为广大教师、科研团队提供兼具高效性、安全性、交互性的研究环境;现代化融合未来AI医学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广大师生全身心的投入医学教育和科研创新事业,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培养更多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据悉,交大医学院搬迁入住浦东新校区以后,学生园区的物理空间有了很大提升。交大医学院持续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医学文化墙”等特色空间,将五育融入学生成长发展的各环节与全过程;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科创等工作。同时,在学生园区落实住楼辅导员制度,实现“一楼一员”,为学生提供24小时常态化陪伴和即时响应。

新校区启用当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迎来了首批2025级新生。全体新生身穿统一着装、精神抖擞,迈入会场,他们立志献身医学事业,即将踏入“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旅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先群以《创新求索,追求卓越》为题作精彩讲话。范先群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殷切期望:一要甘于吃苦,练就过硬本领。他说:“唯有以扎实的功底筑起根基,你们才能真正掌握那把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为未来成为良医奠定最牢固的基石。”
二要勇于挑战,铸就创新能力。他指出:“面对国际竞争新态势和“健康中国”战略新要求,唯有主动迎击时代浪潮,方能于变局中开新局,于挑战中育先机。”三要乐于奉献,成就医学梦想。范先群指出,“在交大医学院,奉献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甘于寂寞的非凡坚守,跨越山海的大爱情怀,躬身实践的精神传承。”
最后,他鼓励广大学生要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通过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为强国建设与健康中国建设而不懈奋斗。
新生代表们上台接受主席台师长授予的圣洁白大褂。台上老师们为学生代表扣上了第一颗纽扣,全场新生一起郑重穿上象征身份与职业、赋予责任与使命、承载理想与信念的白大褂。
2025级全体新生共同宣读《医学生誓词》。以昂扬的精神面貌,表达了自身怀揣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赤诚,完成角色转变,迈出了医学生涯第一步的激动心情。
在“情怀篇”中,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为新生讲授入学第一课。她以《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交医就是选择了奉献》为题,通过“初识交医、读懂交医、感悟交医、践行交医”四个篇章娓娓讲述百余年的交医故事,为新生带来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和升华。她期望同学们能够用医学青年的责任担当与祖国的医学发展、上海的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同频共振。
江帆给新生送出“成长锦囊”,希望大家始终牢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不断修炼“有温度”的精湛医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做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当天下午,新生共同观赏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院士为人物原型的新编大师剧《清贫的牡丹》。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浦东校区的启动将拉开交大医学院多校区协同联动办学新的篇章,医学院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原则,推动多校区同质化、一体化管理,以浦东校区作为医学人才培养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以黄浦校区作为赓续医学院百余年发展传承的历史文化源点,以海南校区作为国际化、高水平教育和研究基地,以崇明校区作为全健康生态治理和全球健康人才培养基地,擎画多校区协同发展新格局,同时面向全国,在蚌埠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以及赣南医科大学等高校建设“交大医学班”,携手各方共同推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创新改革,扎实走好世界一流医学院建设的每一步,为我国的医学教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