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青春期HPV科普舞台剧首演为健康校园注入新动能
2025年09月23日 19:35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3日电(陈静 李敏)原创青春期HPV科普舞台剧《细胞总动员》23日完成首演。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宣传处二级调研员、市卫生健康系统精神文明办公室副主任俞军表示,近年来,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始终把青少年健康促进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努力为青少年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防护体系。

  她强调,未来还需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开发更多领域优质课程;创新传播方式,触达更多青少年;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讲师科普能力,并呼吁更多单位、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青少年健康科普事业中来,形成全市联动、多方协同的科普工作格局。

  由卢湾中学学生主演、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主创的原创青春期HPV科普舞台剧《细胞总动员》共分三幕,将HPV分型、疫苗接种、定期筛查等专业知识转化为可视化“战斗”场景。主演学生从“害怕HPV的逃避者”成长为“校园HPV的科普传播者”,观众在欢笑与惊呼中轻松掌握“三级预防”“病毒自然清除率”“双感染高峰”等知识,纠正“HPV=宫颈癌”“男生不用打疫苗”等误区,更体会到了科学认知可驱散恐惧的理念。

  谈及创作初衷,该剧编剧陈淦坦言:“与其单纯说教,不如把子宫变成一座奇幻城堡,让病毒带上尖刺、让疫苗成为发光盾牌,当抽象概念具象化、戏剧化,围观的世界可视化,孩子们不再是被说教的对象,而是亲手点亮健康灯塔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社交的重要成长场所和教育主阵地。卢湾中学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合作,把深奥的医学知识变成了一部奇幻舞台剧。学生们亲自扮演病毒、免疫细胞和疫苗战士,在灯光、特效和掌声中,直观弄懂了病毒怎么攻击身体、疫苗怎么防护、筛查什么原理。情景式、沉浸式的校园科普,不仅拓宽了学校健康教育的路径,也让健康教育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卢湾中学校长张怡表示,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框架下,学校也一直在思考,怎样让这些十几岁的孩子真正拥有科学的健康理念和积极的生活方式?HPV这个话题,校园过去几乎没有触及,但它又恰恰是青春期必须面对的关键知识。“我们不想选择回避,而是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去拥抱它。”张怡说。

  “青春期是HPV感染的第一个高峰,也是健康教育的最佳窗口。”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9岁-14岁女孩应优先接种HPV疫苗,男孩也同样需要尽早接种。中国青春期孩子的HPV疫苗接种率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青春期开始干预,结合宫颈癌的三级预防举措,男女同防,是消除宫颈癌的关键路径。更重要的是这种走进校园的形式,把原本敏感的医学话题,变成了孩子们愿意分享参与的“校园冒险”,在掌声与欢笑中,把科学的防护理念种进了每个孩子的心中。

  据悉,接下来,卢湾中学将复制该剧的模式和经验到视力保护、营养膳食、心理健康等更多主题,与医院、家庭、社会多方联动,让舞台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第二课堂,让科学的健康观念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最终转化为终身受益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呵护他们走向更宽广的人生。

  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联合政府部门、教育单位、大众媒体等多方力量,通过医防融合、医教融合,解锁科普进校园新玩法。在此次舞台剧首演的舞台上“黄小普·红讲台” 项目暨“黄小普和 TA 的朋友们” 健康校园行课程发布同步启动。“黄小普”是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耕校园的健康科普品牌,“红讲台”则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团委聚焦青春期身心发展需求培育的志愿服务品牌。两大IP将联名共建,将实现“疾控+医院+学校”的资源互补,为申城青少年健康守护注入双倍力量,让“小剧场”持续释放“大能量”,推动青春期健康教育深入发展,为加速消除宫颈癌贡献力量。

  接下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将持续整合跨学科专业力量,构建“多元化、集团化、模块化”精准科普体系,为不同人群提供定制化的健康教育,推广宫颈癌的三级预防科普传播模式,让HPV预防知识像“社会疫苗”一样广泛接种,扩展宫颈癌预防覆盖范围。(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