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葛均波院士:心梗抢救成功是心血管健康长期管理的起点
2025年09月25日 19:12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5日电 (记者 陈静)世界心脏日将至,心血管疾病一直威胁人类健康。

  “预防永远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均是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我们必须主动出击。”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25日对记者表示,心梗抢救成功并不是心血管健康管理的终点,而是长期管理的起点。

  他表示,心梗后患者应当遵医嘱持续进行降脂和抗栓治疗,并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降低心率、血压和心脏负荷,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斑块再次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预防猝死。据介绍,心梗的治疗也并非“一劳永逸”。首次发生心梗的患者在1年内有约20%的概率会再次发生心梗、卒中或心血管病死亡,且心梗患者如果再次发生心梗,1年内死亡率会升高超25倍。

  据了解,心血管疾病并不是突发的孤立事件,而会沿着一条有迹可循的发展路径逐步演进。从高危因素的日积月累,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破裂,再到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再进展至心力衰竭,这条被称为“心血管事件链”的过程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健康的关键转折点。

  据介绍,高危因素的日积月累导致斑块形成是整个心血管事件链的起点,也是极为隐匿而关键的一个环节。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就是俗称的“坏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危险因素。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等危险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液中的LDL-C就会趁机在血管内皮堆积,导致斑块逐渐形成。同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还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加,进一步加速斑块的形成。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果说斑块是心血管事件链这条“赛道”上的隐匿路障,斑块的破裂就是突如其来的险情。斑块形成后,一些易损斑块在血流的冲击下容易破裂,血小板在斑块破裂处聚集,会形成完全或不完全阻塞性血栓。与此同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会导致心率增快、血压上升和心肌收缩力加强,加速斑块的破裂和血栓的形成。一旦血栓将冠状动脉完全堵死,心肌就会因缺血缺氧快速坏死,引发心肌梗死。

  葛均波希望民众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从源头阻断斑块的形成。同时高危人群也应定期体检,可以通过颈动脉超声筛查等方式早期识别斑块,及早干预来稳定甚至逆转斑块。

  慢性心衰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主要的死因。葛均波院士表示:“即使通过住院治疗缓解了心衰的症状,患者如果缺乏长期规范管理,病情也极易反复。因此心衰的治疗必须严格遵循指南进行规范管理(GDMT),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和风险因素,遵医嘱使用SGLT2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RAS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以此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预防或逆转心脏重构,减少再住院,降低死亡率。”(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