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中国专家在帝国理工学院附属医院“线上大查房”分享肺癌手术成功经验
2025年10月04日 09:39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4日电 (记者 陈静)“目前,在国际肺癌手术指南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是肺癌手术的必经环节,其目的是尽量地清扫掉引流区域有癌转移或有潜在转移的淋巴结,减少复发的可能性。”来自中国的胸外科专家陈海泉3日表示,这种“一扫光”的手术方式,也对人体的免疫屏障造成较大隐患,会影响后续的免疫治疗的疗效。

  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受邀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附属皇家布朗普顿医院,在“线上大查房”环节分享了主题为磨玻璃肺结节淋巴结清扫的中国专家创新成果。皇家布朗普顿医院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附属医院。此前,陈海泉教授曾受到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邀请,两次登上“哈佛讲坛”,为哈佛大学医生开展早期肺癌诊治专题报告。

  据悉,陈海泉教授领衔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肺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的理念,即:在清扫肿瘤转移淋巴结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无转移淋巴结,以减少手术创伤,保留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

  通过十余年努力,陈海泉教授团队系统总结出六条术前或术中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阴性状态的标准。陈海泉教授发起、联合国内多家中心开展的一项Ⅱ期的前瞻性观察性临床试验,验证了六条判断纵隔淋巴结阴性状态标准的准确性达到100%。

  为了进一步验证保留无转移淋巴结的临床价值,陈海泉教授再次针对磨玻璃为主型浸润性肺腺癌,也就是按照标准判断为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开展Ⅲ期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比不清扫淋巴结手术与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的患者生存差异。

  该临床研究入组302例患者,各有15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组和不清扫组,术后病理显示,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该研究也是国际首个发表的关于肺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保留无转移淋巴结的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提供了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附属皇家布朗普顿医院的“线上大查房”是一项在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活动,每次活动会邀请全球顶尖医学专家参与,并开展相关学科的讲座。自2020年启动至今,“线上大查房”系列活动吸引了全球1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余名医疗专业人员参与。

  陈海泉教授表示,之前两度受邀登上“哈佛讲坛”,此次又受邀在帝国理工学院附属皇家布朗普顿医院参与“线上查房”的主题汇报,表明了国际顶尖医学中心对中国胸外科领域学者和肺癌诊治经验的高度认可。他表示,其团队将持续总结临床经验并开展科学研究,加强与国际顶级同行的交流学习,让中国专家在肺癌研究领域的成功经验惠及全球更多患者。(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