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罹患胆道疾病中的“致命急症”百岁老人在沪得救
2025年10月13日 13:5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13日电(陈静 陈霞琼 肖鑫)记者13日获悉,虚岁100岁的李奶奶因持续高烧、寒战,被紧急送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室。原来她罹患“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这是胆道疾病中的“致命急症”,若不及时解除梗阻,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将随时危及生命。

  据悉,李奶奶15年前曾两次尝试 ERCP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均失败,最终被迫开腹手术。面对近百岁高龄与复杂病史的双重挑战,上海四院多学科团队通过2小时微创手术,成功挽回李奶奶生命。近日,李奶奶已顺利出院。

  “李奶奶的病情从一开始就面临三大难题。”上海四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陆凯介绍。其一,急症凶险度很高。胆总管结石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主要风险在于“梗阻+感染”的恶性循环,结石卡住胆总管导致胆汁淤积,细菌大量繁殖逆流入血引发脓毒症,高烧、寒战已是身体发出的“最后警报”。医疗团队指出,此类病症黄金救治时间极短,超过24至 48 小时未解除梗阻,死亡率将大幅攀升。李奶奶近百岁身体“脆弱不堪”,15 年前李奶奶两次 ERCP 取石失败,不仅意味着李奶奶的十二指肠可能存在憩室、胆道狭窄等解剖异常,也让再次尝试该微创技术的难度和风险陡增。

  经该院多学科会诊讨论后,团队最终选择 LCBDE 手术方案。陆凯说,这一决策,主要基于三大关键考量:一是“确定性”优先,直视下操作能确保结石 100%取出,避免 ERCP 可能的失败延误,彻底切断感染源头。二是“时间”不等人,LCBDE 流程可控,能在最短时间内解除梗阻,符合AOSC“争分夺秒”的救治原则。三是医院多学科“保驾护航”,医院心内科、呼吸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提前联合会诊,评估李奶奶的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定制专属麻醉方案,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

  最终,李奶奶的手术历时2 小时20 分钟顺利完成,医生不仅精准取出造成胆道梗阻的结石,还松解了腹腔粘连,彻底清除感染的源头。术后恢复远超预期,术后第3天就拔除了腹腔引流管,第6天便平安出院。

  “对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医学领域早已形成明确的救治原则,核心可概括为‘解除梗阻、引流胆汁、控制感染’,三者缺一不可。”陆凯副主任医师提醒:AOSC救治有“三原则”,高龄患者需“个体化”。

  在救治原则上,一是解除梗阻是首要目标,必须在入院后数小时内启动治疗(如ERCP、LCBDE 或 PTBD 经皮肝穿刺引流),延迟超过 24至48 小时将显著提升死亡率。二是引流化脓性胆汁要“彻底”,无论选择何种方式,都需建立稳定的胆汁引流通道(如放置鼻胆管、T管),避免脓液残留引发二次感染。三是控制感染需“精准”,早期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覆盖胆道常见细菌,后续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同时通过液体复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手段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而针对李奶奶这样的高龄患者,陆凯强调三大“个体化”要点:首先是决策不能“等”,高龄患者器官代偿能力差,脓毒症进展更快,“观察等待”等同于“放弃治疗”,必须第一时间制定方案。其次是微创不“盲从”,ERCP虽为首选,但存在解剖异常、既往失败等情况时,应果断选择LCBDE或PTBD,“能救命”比“创伤小”更重要。三是多学科“不缺位”,肝胆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等必须提前联动,全面评估风险,为手术和术后恢复保驾护航、筑牢“安全网”。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