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4日电(记者 康玉湛) 11月4日,第二届万疆国际医疗创新论坛在上海正式启幕。作为进博会医疗创新孵化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论坛由天津市商务局、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政府、天津银行以及进博会展商联盟医疗器械专委会联合主办,瑞士中心、碧迪医疗与万疆创新作为支持单位,汇聚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跨国企业、科研机构与投资机构的重磅嘉宾,共同聚焦医疗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与前沿成果的落地转化,携手探寻全球医疗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立足进博会这一开放合作的世界舞台,万疆论坛正成为全球医疗科技创新的交流高地与落地加速平台。今年的万疆国际医疗创新论坛延续“赋能共创,圆梦东方”的核心主题,围绕医疗科技在全球视野下的协同发展、中国本土的转化机制以及面向未来的临床应用场景展开深入讨论。会议全日设置主旨演讲、高层对话、投资圆桌、专题研讨与产品路演等多个环节,聚焦政策、资本、技术与场景的多元对接,着力打造一个兼具思想引领与实效联动的全球协同平台,彰显出中国医疗产业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的信心与力量。
论坛开场环节中,主办方代表围绕“以医疗创新驱动健康未来”为关键词,指出论坛设立的初心是回应未被满足的全球健康需求,推动医疗技术以更高效路径、更紧密合作在中国实现转化落地。随后,来自欧洲及中国的国际合作代表先后致辞,强调了跨区域医疗科技协同的长期价值,并对“医疗创新·中国落地”所构建的平台机制表示高度肯定。
本届论坛设立的主旨演讲,聚焦“协同创新机制在全球医疗科技产业中的作用”主题,围绕产业链、政策端、资本侧、市场需求等维度,系统剖析当前全球医疗科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以及中国所能提供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演讲嘉宾指出,随着临床场景的演进与监管机制的改革,医疗创新正从“技术突破”进入“价值转化”阶段,平台型资源协同和数据驱动型决策将成为未来产业生态演化的重要支点。
在随后的“与医疗科技企业CEO对话”环节中,多位企业高管围绕“新常态下的医疗创新生态圈”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对话现场内容紧凑,涵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与影像诊断融合、创新产品本土注册路径、医保支付前置机制探索等多个关键议题。嘉宾普遍认为,中国已成为全球医疗科技企业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环,企业若希望在高度复杂的全球市场环境中保持长期增长,必须构建更具弹性和协同力的本地化创新体系。
多位企业代表还分享了各自在中国推进“研发+制造+临床+支付”闭环路径的实践经验,强调“从中国市场需求出发反向驱动全球技术再设计”的趋势正在加速成形。论坛在对话中逐步凝聚出高度共识:中国医疗创新土壤已具备承接全球高潜力成果的系统能力,正成为医疗技术从“概念验证”走向“真实应用”的策源地与放大器。
在专题研讨环节,论坛围绕“医疗创新如何落地中国、全球拓展”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度讨论。与会嘉宾从技术、政策、市场等多个维度,剖析当前海外医疗创新技术在中国本土的转化路径,以及地方政府、孵化平台、投资机构如何协同推进落地机制高效运行。面对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场景”的关键转折点,论坛旨在搭建一个兼具专业判断与资源链接功能的战略对话平台。
论坛充分发挥平台资源整合优势,依托专区“企业主导、政府指导、市场引导、创新领跑”的组织逻辑,围绕全球医疗科技企业在华发展的全周期需求,逐步搭建起以高潜力项目筛选机制、跨界专家赋能体系、本地转化落地路径为核心的协同生态系统。无论是早期技术如何加快注册设计,还是成长型项目如何实现支付联通与真实世界验证,专区均提供从政策解读到路径演练的“预孵化+加速”一体化支持。
在本届论坛期间,与会代表指出,中国医疗市场正进入由“产品竞争”向“生态协同”过渡的关键时期。企业要真正扎根中国,必须从“可进入”迈向“可融合”。而论坛所倡导的机制化共创,正为多方建立信任框架、共享创新成果提供了持续动能。
此外,专区所构建的“连接器+加速器”双重功能,也在不断被实践验证与机制化沉淀。从路演项目后续进入实际对接,到投资机构、临床机构、制造平台之间的多边会谈,专区正逐步成为全球医疗创新与本土资源要素汇聚的重要节点平台。
未来,专区及论坛将继续强化机制支撑,推动高水平医疗创新合作从“项目合作”走向“系统共建”,为中国及全球患者提供更加可及、高质、精准的解决方案。(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