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启用“瞳·乐园”儿童友好空间 温暖守护小患者就医体验
2025年11月05日 18:42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5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5日获悉,作为上海市儿童友好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正式启用“瞳·乐园”儿童友好空间,为前来就诊的眼科小患者构筑了一个安全、温暖、充满探索乐趣的温馨港湾。

 

 

  “建立儿童友好空间的决定,源于日常工作中深刻的临床观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中心主任孙晓东教授告诉记者,儿童对医疗环境的恐惧和抗拒,本身就会成为诊疗的障碍。尤其在小儿眼科,许多检查和治疗需要小患者的密切配合,紧张焦虑的情绪不仅影响医生判断,更可能让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孙晓东希望通过建立一个与传统医院环境截然不同的空间,让小患者们能以更勇敢、更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

  走进位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的“瞳·乐园”,率先映入眼帘的是不同于医院传统冷色调的活泼色彩,明亮的蓝色、温暖的黄色、活泼的橙色互相交织,墙壁上扑闪着大眼睛的可爱卡通形象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房间一侧的“小型游乐区”和“迷你露营地”则兼具了娱乐、休息和阅读的功能:书架上放置着几排眼健康为主题的科普绘本;墙壁上设置了多种符合儿童视觉发育特点的玩具和装置——这些设施不仅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转移其对检查治疗的恐惧,更能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起到视觉训练的作用。据介绍,整个空间设计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力求通过视觉环境的优化,将他们对医院的“白色焦虑”转化为对“彩色乐园”的期待与好奇。

  “瞳·乐园”的落成,背后依托的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在小儿眼科领域的强大学科实力与深厚人文积淀。

  小儿斜视、弱视是儿童常见的视觉发育性疾病,发病率较高。若不及时干预,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导致立体视觉功能出现问题,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有不少家长对斜弱视存在误区,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或者觉得仅仅只影响外观。”市一医院眼科中心斜弱视科(北)主任李宁东说道,“实际上,斜弱视的治疗黄金窗口期通常在学龄前。一旦错过,治疗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除了传统的配镜遮盖、手术矫正外,我们非常注重视觉功能训练。”李宁东告诉记者,“‘瞳·乐园’内的部分互动设施,能将枯燥的视觉训练融入游戏,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从而提升治疗效果、缩短疗程。这个空间为我们在诊室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第二课堂’。”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俗称“眼癌”。其诊治需要多学科协作,对医疗团队的技术、经验及综合管理能力要求极高。“每一位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背后,都是一个焦虑、无助的家庭。我们不仅要治病,更要‘救心’。”市一医院眼科中心眼肿瘤及小儿眼底病科主任季迅达说道,“家长肯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年幼的孩子虽然无法完全理解病情,但对反复的检查、治疗同样会产生强烈的抗拒和恐惧感。”

  “瞳·乐园”的启用,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庭颇具意义。在等待治疗或住院期间,让孩子在这里玩一会儿熟悉的玩具、看看有趣的图画,能有效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降低对后续操作的恐惧。同时,这里也是家长与家长之间互相支持鼓励、医护人员与家长深入沟通的良好场所。

  启用仪式后,首批受邀体验的患儿和家长们走进了“瞳·乐园”。孩子们立刻被色彩斑斓的环境和有趣的玩具所吸引,欢笑声此起彼伏。一位患儿的母亲欣慰地说:“以前带孩子来复查,他总是又哭又闹,哄半天才肯进检查室。今天一来就被这里吸引了,情绪明显放松了很多。这样的改变,对我们家长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瞳·乐园”从蓝图变为现实,汇聚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爱佑慈善基金会、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舍集空间创新设计事务所等机构都以不同方式为“瞳·乐园”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未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将在这里持续开展科普课堂、患儿疗愈、家长心理支持、志愿者陪伴等系列活动,让“瞳·乐园”真正成为一个集情绪舒缓、医患互信、社会支持、科普宣教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文空间。(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