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8日电(记者 陈静)“数智科研赋能·共筑十五五健康新生态”主题交流会成功召开。来自政府机构、权威协会、顶尖高校及产业界的多位领导与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交流分享。
会上,多方携手发起《产学研政数智健康生态共建联盟倡议》。该倡议旨在汇聚产学研政多方力量,依托数据驱动与智能技术,推动健康领域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构建协同高效的健康城市治理新范式,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旨在全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作为《产学研政数智健康生态共建联盟倡议》的发起方之一,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理事长王永进表示,健康中国、健康城市的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一任何一方都无法独立完成。之所以发起这个联盟,是因为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打破壁垒、汇聚资源、协同创新的平台。
王永进指出,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的范式升级,从“碎片化服务”到“一体化健康”的体系重构;从“经验决策”到“数据决策”的治理变革,“数智化”对于健康中国、健康城市而言,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重塑健康治理模式和居民健康服务体验的核心驱动力。
据悉,联盟将共建标准、共推试点、共创价值。联盟成员将共同探索和建立健康城市数智化建设的数据、技术和应用标准; 联合开展创新项目的试点示范,将优秀的解决方案在真实的城市场景中落地、验证和推广。最终目标是提升整个城市的健康水平和民众健康福祉。
当下,临床研究正在从“假设驱动”的研究范式,转向“数据驱动”与“假设驱动”深度融合的新范式。对此,中国医师协会智慧医疗专委会数智化临床研究学组秘书长、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数智健康创新中心高级工程师黎成权指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推动临床研究发生根本性变革。其核心体现在三大转变:首先是研究范式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与AI驱动”,这不仅是工具升级,更是模式革命;其次是应用模式从“被动监测”升级为“主动发现”,能更高效地识别药物靶点和临床异常信号;最后是产业生态重构,技术促使生产要素重组,未来五年将形成“政产学研医”协同的新型临床研究体系,显著提升研发效率,解决传统医药研发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的痛点。。
黎教授强调中国在数字化临床研究赛道具备三大优势:制度优势可集中力量推进重大平台建设;数据优势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医疗健康资源;创新优势使中国医药研发近年颇具国际影响力。他预测,在政策、技术、市场三要素协同下,中国创新药研发将进入加速期。同时,他指出创新药企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推动者与受益者,应承担三重角色:定义技术需求、在真实场景验证技术有效性,并通过联合医院、科研机构与科技公司共建“数字临床研究生态”,实现共赢发展。
业界代表、复星医药首席发展官、复星医药国内营销平台联席董事长徐润红指出, “生态枢纽”不是一个标签,而是一种新的能力和责任。复星医药将充当“创新转化器”、搭建“开放协作平台”、成为“价值共创伙伴”。“我们希望通过资源共享、能力互补,共同去解决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核心挑战,如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优化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等,实现社会价值与产业价值的统一。”她表示。
展望十五五,“我们将持续加大在数智化科研、创新药械以及全病程管理解决方案等前沿领域的投入,为生态贡献源源不断的核心价值。”她指出,”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主动携手“政、产、学、研、医”各方,共同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做生态共建的坚定践行者。”(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