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4日电 (记者 王笈)今年9月,上海文化广场举行“十三周年特别活动”,以“丰 Shape Create Share”为主题,传达文化广场的丰富内涵——艺术的发生场、创作的试验场、心灵的交流场。周年庆典期间,文化广场特别奉上两台重量级音乐剧演出、4场特别版剧院导览、两个广场小白特别策划,以及SCS音乐剧合唱团快闪音乐会、SCS放映室等一系列活动。
22日,“上海文化广场十三周年庆典仪式”以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脍炙人口的《大教堂时代》拉开序幕,剧中主演“格兰古瓦”的扮演者弗洛·卡利到场献唱。文化广场重磅发布下一个三年发展规划: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审美力和更广泛影响力的音乐剧产业发展风向标,有核心价值表达、绽放文化魅力的艺术阵地,互惠共生的全产业链复合型文化空间,使其成为广大市民享有多彩文化生活的“人民的文化广场”。

Shape共筑:艺术的发生场
作为国内第一家音乐剧专业剧院及“演艺大世界”重要成员,上海文化广场自2011年正式运营以来,坚持“专业、开放、创新”的运营思路,专业剧场品牌彰显、专业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多元化业态日益丰富,在“亚洲演艺之都”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三周年庆典月,文化广场以德语原版音乐剧《伊丽莎白》音乐剧版音乐会及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作为庆典演出,为观众带来极具德奥恢弘与法式风情的39场盛宴。
2014年12月,德语原版音乐剧《伊丽莎白》曾作为文化广场的年末大戏首次来到中国,连演40场,为中国观众推开了德语音乐剧的大门,也成了无数剧迷心中的“白月光”。阔别十年之久,《伊丽莎白》以全新制作的音乐剧版音乐会形式回归,于8月29日至9月15日再度登陆文化广场。
《巴黎圣母院》的回归,则是这部法语音乐剧巅峰之作第四次登陆文化广场。2011年末,英语版《巴黎圣母院》作为文化广场首部“年末大戏”连演24场;2019年7月与2020年1月,20周年纪念版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来沪,两轮40场演出共吸引观众72447人次;今年9月,《巴黎圣母院》再度归来,18场演出开票即告售罄。

Create共创:创作的试验场
9月21日,SCS音乐剧合唱团“成立三周年快闪音乐会”在上海文化广场大堂举办,团员们呈现了8首耳熟能详的音乐剧歌曲,与现场观众一同分享歌唱的快乐。9月22日,4场特别版剧院导览重新“打开”上海文化广场,每一场导览的路线都与众不同。
2024年恰逢上海文化广场新媒体小组成立十周年。为交流行业最新前沿信息、探索当下新媒体传播脉络、寻求演艺行业宣传拓圈路径,上海文化广场于9月23日举办《点激一下——2024上海文化广场新媒体沙龙》,邀请多领域专家学者参与交流。
为契合当下演艺行业的多维度传播需求、开拓舞台艺术新的场域版图、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展演的全新局面,文化广场还特此推出“SCS放映室:海内外原版舞台作品线上展映”栏目,上线Bilibili平台,为更多观众提供触达世界戏剧舞台最前沿作品的契机。

Share共享:心灵的交流场
2024年,上海文化广场全面推进“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演艺场景智能化分析系统”建设,研发可发展、易推广的演艺大数据应用与分析模型,以提升产业链核心效能和剧场生产运行水平。
平台设计理念在行业内尚属首次。一是采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实时分析市场供需、洞察观众购票行为,构建符合演艺市场规律和观众价值感知的标签体系;二是研究与演艺市场特点紧密契合的智能分析和定价算法,形成一套科学化的定价模式;三是通过AI模型与实时数据的结合,预测青年受众对在场文娱产品的需求、消费趋势以及受众画像,赋能产品战略并提升市场预见性。通过大语言模型、推荐模型、回归分析模型和座位价值模型与演艺行业的融合应用,智能化输出“一剧一座一价”。
据了解,2024年,上海文化广场注册会员已逾60万人。未来,文化广场的会员体系将把“消费”这一单一维度的会员升级通道,扩充为“消费+现场参与”的双驱成长通道,旨在为每一位热爱艺术的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会员体验。(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