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4月22日电 (记者 王笈)4月21日至22日,汾阳路150号老洋房与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迎来两场跨越2000公里的“文化之约”。上海沪剧院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拉智觉热艺术团携手带来“江源共韵 情满山海”沪剧经典折子戏与达日歌舞融合演出,在舞台上绘就一幅民族文化交流的画卷。

沪剧起源于上海及周边的田头山歌,以方言为魂、生活为源。上海沪剧院用经典折子戏串联起沪剧的百年风华——《庵堂相会·问叔叔》以“问”传情,诉说青年对自由爱情的执着;《胡锦初借妻·洞房》既有沪剧韵味,又融入水袖、圆场等京昆身段,流淌着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日出·重逢》揭露旧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双看灯》重现江南元宵灯会的热闹民俗;《魂断蓝桥·蹁跹共舞》在战火背景下演绎爱情的脆弱与坚韧;《罗汉钱·燕燕做媒》以紫竹调的明快旋律,展现新中国青年追求婚姻自主的勇气。

藏戏被誉为“高原活化石”,以史诗为骨、歌舞为肉,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在达日县委、县政府的悉心培育下,2015年12月15日,“拉智觉热”艺术团应运而生,成员多来自监测户、脱贫户与低收入群体。如今,他们以足尖为笔、以歌舞为墨,将果洛大地的豪迈与温情搬上舞台。
其中,《最美家乡》灵动舒展,舞者用肢体勾勒雪山草原的壮美轮廓,传递对故土的炽烈眷恋;《幸福达日》步伐轻盈,从街巷烟火到田野丰收,尽显高原人家的平凡幸福;《岭乡盛宴》重现格萨尔王赛马传奇,战旗翻卷、马蹄声声,演绎古老史诗的磅礴力量;《吉祥黎明》似曙光拂动经幡,每一个旋身都饱含对生活的祈愿,将藏族文化的深邃美好化作舞台上的粼粼微光。
而当沪剧的婉转韵律与藏族音乐的辽阔悠扬在《唱支山歌给党听》中“相遇”,两种旋律又相互契合,共同汇成对祖国的深情告白。此次“江源共韵 情满山海”之旅虽已落幕,但沪青两地的文化交流才刚刚启程。(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