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10日电 (记者 王笈)第七届上海早期音乐节9日晚在上海交响音乐厅拉开帷幕。2025年适逢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诞辰340周年,巴洛克音乐巨匠亨德尔、多梅尼科·斯卡拉蒂也与巴赫出生于同一年,本届音乐节的6场演出便聚焦这三位艺术家的不朽器乐杰作,展现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发展与艺术成就。
上世纪中叶起,从中世纪到西方音乐“古典时期”之前的“早期音乐”走入现代观众视野,还原音乐时代风貌的“历史知情演奏”(简称HIP)运动热潮迅速蔓延。尤其在21世纪之后,这股复古风也吹进了中国,培养出一批本土早期音乐演奏家与忠实听众。由上海交响乐团创办的上海早期音乐节自2014年起,致力于将国际一流的早期音乐作品与演奏家推介给上海听众,呈现世界乐坛复古潮流的前沿风貌。

“巴赫”在德语中意为“小溪”,“小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的形容足以表达巴赫作品的美学价值与历史意义,也同样适用于概括早期音乐。有乐迷表示,对早期音乐的喜欢源于它的“纯净”,“巴赫的曲子乍听起来似乎‘简单’‘反复’,但细细品来,隽永留长的神圣感和智慧潜藏在里面,一时出世,一时入世”。“古乐让人能在听觉中感到一个来自远处的、慢下来的人类世界。它是轻、透、自然的,从声音组织上看更简单——没有过多的堆叠,结构清晰,可听性强。”
本届上海早期音乐节以巴赫的6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开篇,独奏家尤利安·施特克尔曾获得慕尼黑ARD国际音乐比赛大奖、上演长达3个小时的全套“大无”马拉松。作为呼应,音乐节的收官演出将是巴赫的全部6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作品的炫技程度超越了他绝大多数键盘乐器作品,担纲独奏的佐藤俊介曾兼任荷兰巴赫协会的首席小提琴手和音乐总监。

音乐节期间的“巴赫专场”也有指挥家阿波·海基宁带领的赫尔辛基巴洛克乐团与小提琴家莱拉·沙耶格共同呈现的《第五勃兰登堡协奏曲》等知名经典。两位艺术家还将携手演绎巴赫、亨德尔及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多部代表性作品。
今年上海早期音乐节的节目单上,还出现了一样引人瞩目的“小众乐器”——竖笛。它在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盛行于欧洲,在古典与浪漫时期逐渐落寞;随着20世纪“历史知情演奏”的兴起,这件乐器得以在专业音乐家中重获一席之地。音乐会邀请的演奏家莫里斯·施特格被誉为“竖笛界的帕格尼尼”“竖笛魔术师”,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