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经信委技术进步处副处长 居欣珏

未来产业是上海代表中国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五大领域的选择,是我们在跟踪大量国内外顶尖研究机构、前沿技术预测的基础之上,结合上海创新资源,企业资源、载体资源的基础,提炼出来的重点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产业会局限于这些领域和16个赛道,同样,不同产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不同,也不可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通过“项目+人才”“载体+平台”两大抓手,我们可以尽量去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助力。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芮晔平

当前我们正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其动力特征是一种多技术汇聚融合的智能化的创新,在这个时代,更多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的突破可引领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强国。从两方面理解未来产业,一方面是通过前沿技术布局,催生新的产业和业态,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另一方面是注重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前沿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赋能。 “抢占未来产业主战场不仅是为了三到五年后的新增长,更是为了打破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发展桎梏”。

脑虎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 陶 虎

大脑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脑机接口可以直接进入大脑,作为大脑读取和调控的技术。脑机接口如果真正实现应用,还有很多要突破的难点,包括要不断加强脑工程学、脑神经信息学、人工神经网络等基础研究,推动类脑芯片、类脑微纳光电器件、类脑计算机、神经接口、智能假体等研发创新。从技术角度看,脑机接口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除了企业自身,也需要政府助力发挥不同行业协同作用,推动多学科交叉领域的融合发展。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丁国杰

“上海提出的未来产业五大领域是基于上海在该领域的创新资源与已有产业优势,”如特别强调基础科学支撑,上海大科学装置、高校和科研院所聚集,构成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多个优势产业也集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要推动未来产业平稳着陆,上海一是应抓创新,鼓励前沿技术的突破与成熟;二是要构筑产业化融合通道,包括跨界技术的融合、孵化加速的融合、产业与投融资融合,以及场景融合;三是要在制度、规则、标准、立法等方面进行革新和补缺,对具有前瞻性的未来产业进行支持。

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监 郑 倩

合成生物领域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特别高,上海在生物技术领域有非常多的优势,在张江等地集聚了许多生物技术类企业,该领域人才配套优势领先全国。展望未来,合成生物领域发展离不开政府“扶上马送一程”。希望政策发力点可以聚焦在应用端,帮助企业把市场培育起来,做好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政策支持等。“政府搭好台后,我们企业就要主动作为,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星奕昂(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王立群

推动细胞治疗领域发展离不开政府搭台,尤其是帮助整个行业的发展,让企业能够从中利用更多资源,推动行业上下游共同创新。在此过程中,产学研合作十分关键,“需要把聪明的脑袋放在一起,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人才聚焦到一起做创新,大家取长补短,一起推动行业发展。”

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策划师 宋晓东

“当前,元宇宙不是要建一个‘空中楼阁’的虚拟世界,尤其是国内,在上海发布的元宇宙行动方案里要以虚促实、以虚强实。”国内元宇宙产业的未来图景是很大的,虽然在一些底层技术上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元宇宙空间模型、内容文化构建上,中国有很大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文化内容。中国的元宇宙场景不仅仅是现代科技世界,还能有唐宋元明清这样的历史想象空间。元宇宙也将成为中国实现文化出海的重要途径。”

傲鲨智能合伙人兼CMO 张 华

创始团队从最早的医疗赛道开始,当时主要是让患者如何从瘫痪站起来的过程。2018年我们开始专注从工业到未来家庭的场景,再到拓展养老市场,产品服务的对象是“未来的每个人”。外骨骼是比较新的赛道,“但这个技术并不科幻,就在生活当中,每个人也都会用得上。当下的工业场景以及养老场景都会涉及。”通过自研核心技术,没有卡脖子的痛点,对于未来我们布局全球市场竞争力就会显现出来。

图灵量子 战略总监 王新文

从底层原理上,量子计算的信息表达能力优于经典计算。量子具有叠加的属性,也就是并行计算的特性,如果计算规模与经典计算相当,算力将会呈指数级增长。目前量子计算的巨大潜力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尤其在金融、生物医药等需要大量数据运算的行业,已经开辟了专项应用。但想要实现电影中MOSS那样的通用量子人工智能,预计还需要至少8到10年的时间。

纬景储能副总裁、政策与战略研究院院长 谷 雨

“液流电池相比其他技术路线,最主要的优势是安全,第二环保,第三它的使用时间长,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广。”不同于汽车大量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液流电池的应用场景主要是风光储备,更适用于需要长时储备的城市大型项目。“随着储能市场的高速发展,液流电池相信很快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会提高,因为它的安全性是任何其他电池所替代不了的。”

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市场总监 刘一粟

随着氢能技术和氢能产业的发展,对助力未来很多行业、产业绿色转型和提质增效都会带来切实的贡献。“以商用车为例,商用车深度脱碳对国家交通领域降碳减排、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随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进一步推进和行业规模化、商业化提速,氢能产业会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时的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MO 蒋 俊

虽然“空中的士”的发展能给城市低空交通出行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飞行成本昂贵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只要年产量达到千架,100公里定价250元左右,就能成为面对大众的交通工具。”借助上海商飞C919大飞机庞大完善的供应链,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生产制造与安全性都有更可靠的保证。同时,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及先行先试政策也有望为该产品的应用提供场景空间。

中新·申见 前沿圆桌访谈 数字科技:变革、跨越、瞻望

首期“中新·申见”前沿圆桌访谈以“数字科技:变革、跨越、瞻望”为主题,深入探究数字智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多重变革,如何跨越时间空间赋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对未来产业、未来技术前景的深层次洞见与展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