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匠心筑就“无渗漏”标杆 中建八局轨道公司书写地铁工程品质新篇
2025年10月23日 12:04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3日电(徐银)在2025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暨全球工程大会于上海举办的重要契机下,10月16日,上海电视台对中建八局轨道公司上海崇明线项目进行专题报道,向全球展示上海工程建设的硬核实力。此前,该项目凭借“无渗漏”车站建造成果亮相2025年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月”活动,成功斩获“2025年申通杯优质工程”奖项。这份沉甸甸的认可和荣誉,既是项目团队精益求精的技术结晶,更是建设者对“百年地铁安全”的庄严践行。

  作为中建八局在沪承建的首个轨道交通盾构施工工程,亦是轨道公司入沪后首个轨道交通正线工程,崇明线项目承载着“首战即标杆”的使命担当。长江口特殊的潮湿地质条件,让地铁车站渗漏这一行业“老大难”问题更具挑战,从2023年防渗漏课题立项伊始,项目部便开启了夜以继日的技术攻坚之路。

  设计先行,构建全链条防渗体系

  针对地下车站渗漏水顽疾,项目团队创新推出防排水专册,系统性整合各专业技术要求,为现场管理与施工队伍提供清晰作业指引。在专册中创新性增设楼梯洞口翻口与中板一次浇筑、环通离壁沟等设计规范,从源头封堵渗漏路径。扎实的技术储备使该项目成为中建八局地下工程渗漏治理启动会的举办地,为全局地下工程防渗漏“十条”规定的推广提供了实践样本。

  创新管理,激活提质增效动能

  聚焦“无渗漏”核心目标,项目团队制定专项质量策划提升方案,联合建设、监理单位开展“无渗漏车站打造”“混凝土专项治理”等系列行动,构建“建(造)创(造)融合、二造并举”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一降、双掺、三管、四绕”的特色防控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管理经验。

  细节把控,筑牢工程质量根基

  将围护结构质量作为防渗控制源头,在地墙施工阶段严格管控成槽、换浆、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基坑开挖前通过地墙无损检测、降水检测等多维度手段排查质量隐患;配置全自动混凝土压力机,实现主体结构强度数据实时上传“砼预警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调控养护措施与支架拆除时机。站台板施工前完成底板排水沟建设,确保车站非沟区域无积水,全面提升排水效能。

  首件定标,构建全流程质控防线

  防水施工严格执行“首件制”,以标准化流程保障施工质量。通过离壁沟与中板一次浇筑工艺,结合内防水闭水试验,实现排水沟渗漏零风险。凭借成熟的管理体系,项目成功承办2024年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月”综合观摩活动及公司无渗漏车站质量总监实训营,成为行业质量管控的示范窗口。

  从“试点”到“样板”,崇明线项目的防渗经验正持续推广。2024年初,该项目入选中建八局首批“无渗漏”试点项目;此后,来自申通建设集团、上海崇明线其他标段及其他建设单位的观摩团络绎不绝,项目也成为全公司无渗漏技术实训的核心基地,致力于让优质经验在行业内落地生根。

  目前,上海崇明线项目凌空北路站主体结构已经完工,长江口的风里,少了机器的轰鸣,多了份对未来的期待——这条地铁建成后,将串联起崇明两岛和浦东,让市民出行更便捷。而项目“抗渗”团队并未停下脚步,对建设者而言,“无渗漏”不是终点,是“建百年工程”的全新起点,他们正用精益求精的“较真”精神,诠释着中国基建的品质担当。(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