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华东师大团队“扎根”苗寨数年,助力云南乡村振兴
2023年03月24日 19:4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3月24日电(刘骏 刘金玉 陈静)如何更科学地养殖和扩大销路,这是云南寻甸泽铁村养殖能手张美花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成立养殖合作社不仅是这位苗寨女子的愿望,也是许多村民的一致呼唤。记者24日获悉,为了更加明确村民对于成立养殖合作社的想法,来自华东师大的“新内生发展实践”项目团队近日邀请村支书王智聪、村长罗泽辉、张美花、张荣仙等十余位村民代表一起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乡村产业发展图景。

聚焦新内生发展,助推苗族村寨治理与建设之路

  泽铁村是一个以花苗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村寨,这里的村民世代居住在大山之中,民风古朴,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文化习俗上都保留了许多传统的痕迹。相比寻甸其他民族群体,花苗的人口规模较小,在社群交往上也更加保守和封闭。

  三年前,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文军教授及其团队首次来到寻甸泽铁村实施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社区为本的乡村新内生发展实践探索”。 如何利用村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助力当地的乡村建设和治理,纾解依旧存在的内生发展困境,成为了摆在团队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此,文军教授团队创造性地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为视角,将“社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乡村治理”的实践形式相结合,以寻甸泽铁村为试点,从2019年起开展了一系列乡村社会建设和乡村治理活动,内容涉及产业、文化、教育等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参访、活动组织、乡村治理工作坊、社会倡导等形式,综合社会实践和理论调研两方面内容,进一步深化了寻甸泽铁村的乡村振兴行动。”项目组主要成员、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吴越菲介绍道,“引导苗寨的村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激发乡村基层的社区共同体意识和内在活力,是项目重要的实践目的。”

  三年来,项目组不仅改造了泽铁村的党群活动室、民主议事室、乡村图书室等社区硬件设施,而且积极推进村里的民主协商、村规民约、家风家训、志愿服务积分超市建设,协助推动开发“小山茶”“云品寻师种养殖合作社”等项目,培育志愿服务队、舞蹈队、合唱队、养殖合作社等各类村民组织,举办“新内生发展与乡村治理”工作坊10余次,积极开展暑期支教活动,撬动上海的相关公益基金会、企业、医院等外部资源投入累计超20万元人民币。

  “泽铁村的乡风文明、特色产业、社区组织、居民自治能力等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在华东师大挂职干部、金所街道泽铁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薛寅生看来,泽铁村的变化与文军教授团队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密不可分,“文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已成了泽铁村民们的知心人,不仅找寻发家致富路、孩子的教育问题会咨询文教授团队,就连村民们之间偶尔闹矛盾也会想到请团队成员来调解。”

开展乡村大调研,以践促学培育时代新人

  从城市到大山,与苗寨村民朝夕相处,这不仅能帮助村民们解决实际困难,也让这群来自上海的大学生们受益匪浅。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的博士生刘雨航是团队中的老成员,这几年多次前往云南、甘肃等地参与乡村调研活动,让他对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奔忙于田间地头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学术研究,更是一次理解国情社情,参与社会治理的绝佳实践。产业振兴是寻甸泽铁村一直以来的发展难点,也是项目团队尝试纾困攻坚的重点。为了更好解决泽铁村养殖产业遇到的问题,团队成员分头与养殖村民建立讨论组,依托社会工作等专业背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村民思考成立养殖合作社的相关事宜,充分发挥村民参与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泽铁村如果能够建立起养殖合作社,就可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当地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刘雨航表示,相比于作为一名乡村振兴的研究者,他更愿意将自己视作推动乡村发展的参与者。做对社会有价值的学问,是他学习社会学的初心所在。

  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之上。除了在泽铁实施的项目,文军教授团队还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肃省平凉市等地围绕中国乡村的转型发展开展社会大调研,提炼总结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经验。团队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在亲身实践中,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谈及项目体会,团队成员高芸表示,“社会学研究强调‘知行合一’,不仅需要理论的参悟,还需要实践的积累,希望能将书本所学运用于社会现实,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也正是团队负责人文军教授所希望看到的。如何用好社会这个大课堂,“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让学生真正走入现实的话语与情境,一直以来是文军等华东师大教师探索课程思政创新的重要方向。“理解中国的最佳方式,或许就是亲临眼前的每一段发展进程,”文军说,“当下的中国社会有着比书本更丰富的育人素材,要想培育好时代新人,必须让学生们深入基层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国情认知,建立家国情怀。这是我们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路径。”

 以点带面促发展,全方位服务乡村振兴

  值得一提的是,文军教授团队以寻甸泽铁村为主要对象开展的项目近日入选“2022全国专业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案例征集活动”百佳案例。同时,该项目还荣获“第十一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奖”,其实施成效和研究成果备受各界好评。2022年1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特致感谢信给华东师范大学,对文军教授以及项目组予以表彰。中国社会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谢寿光研究员对该项目予以了高度评价:“乡村新内生发展实践项目引起了社会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巨大影响。文军教授的这一行动研究将社会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体现了社会学家身体力行、实现美好社会的学术传统和实践旨趣。”

  以寻甸泽铁村为试点,挖掘乡村发展更多内生活力,立足中国探索乡村治理与乡村建设的新模式,推动乡村走向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是项目团队未来的实践方向。目前,项目团队已经完成了村级试点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工作,并与寻甸县委、县政府就实践模式和下一步工作计划达成共识,将村级试点成果在县域范围内进行推广和优化。文军教授表示后续工作将进一步发挥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优势,继续加大对项目的投入,丰富项目内容和形式,争取取得更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文军教授团队“扎根”云南苗寨,是华东师大3年来定点帮扶云南寻甸的一个缩影。目前还有“华东师大-寻甸实验班”“云品寻师种养殖合作社”等多个华东师大定点帮扶项目在寻甸落地。“未来,我们还将引入更多专业资源,从产业、教育、文化、健康等多个领域,全方位服务寻甸的乡村振兴事业。”寻甸县委常委、副县长、华东师大挂职干部朱文佳如是说。自2019年以来,华东师大持续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结合当地具体需求,在教育帮扶、智力帮扶、消费帮扶、产学研用结合等领域,为寻甸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师大力量”。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陈静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