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24日电(许婧)上海大学2025校园开放咨询会21日在宝山校区伟长楼举行,千余名学子和家长走进上大校园,了解学校招生政策、培养理念、成才规划,感受精彩上大。
今年,学校继续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全面展示学科专业实力,提供详尽的招考信息服务。与往年不同的是,针对高中生对专业发展和职业认知普遍不足的现状,特别在咨询现场设立了“生涯体验区”和“未来探索区”。考生不仅可以沉浸式体验大学生活的规划路径,还能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未来行业趋势与职场能力要求,引导考生立足专业兴趣、关注社会变化,提早思考未来职业方向。
前来咨询的李同学坦言:“我对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只知道自己比较擅长数理化,想报理工科。目前家长给了些建议,但我还是想自己决定。”
上海大学实行“按类招生”和“按专业招生”结合的方式,对于目前还没有明确专业方向的考生来说,“按类招生”按照理工、经管、人文大方向划分招生专业,考生可以大胆填报;对于已经有明确专业志趣的考生,可以通过“按专业招生”的方式,当下就做出心仪的选择。刚刚结束的2025年专业分流,学生前四专业志愿满足率平均达到91%,大部分同学都通过分流进入了心仪的专业。
“一年前我填报了上海大学理工Ⅲ类,通过进校后的通识课程学习,以及与老师和学长充分交流,专业分流进入到目前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习,让我找到这样一个融合计算机科学、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通过一年的缓冲期为自己争取了更大的主动权。”在现场的学长程同学分享了自己一年来的学习体验。
“能不能转专业”依旧是现场考生和家长十分关心的话题。学校为学生设计了完备的转专业体系:一方面,设计了转专业制度,打破“一选定终身”的束缚;另一方面,转专业通道明晰,按类招生、按专业招生、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的学生,都有通达路径。
“我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专业很感兴趣,也知道宇树科技的创始人王兴兴是上大校友,想了解一下学校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这方面的信息。”除了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成为考生和家长重点了解的内容。
上海大学积极回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需求,着力构建多元、灵活、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赋能学生自主发展,推动形成高质量、多路径的育人生态。
通过三大模块重塑学习路径,重构培养方案: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让学生不管未来选择什么方向,都有扎实的基础和认知;专业教育课程模块,让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有“拿得出手”的技能;个性化教育课程模块,让学生有专业进阶与多元发展的未来可能。
学校锚定国家与上海市产业需求,以人工智能为关键引擎,顶层设计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分层培养AI能力。
相关老师现场解说的“AI赋能课程体系”,也引起了考生和家长们的浓厚兴趣。学校的课程体系紧跟时代,我们有基础层AI赋能核心知识素养课,实践层AI赋能垂直应用课,创新层AI赋能创新实践课,三阶递进,让学生懂AI、用AI、创AI,以前沿技术辅助学生对能力的获取和探索。
除了课程本身,全面发展资源、创新创业平台、国际交流政策等话题也被频繁问及。
“未来是人才的竞争,也是能力的竞争。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的支持体系是全方位的:本科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为学生学术提升、研究咨询提供帮助;创新创业学院,对学生参与竞赛及创新创业提供全周期指导;立体化的国际合作网络,助力学子成为拥有国际视野的复合人才。此外,校内还有国家一级博物馆等设施,让学子足不出校就可以感受顶级文化盛宴……”
“学校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创新实践生态系统。一方面,学校提供了开放的课程体系,为我们的“奇思妙想”提供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另一方面,学校鼓励我们组建跨学科战队,同学们思维碰撞,优势互补。直面真实的市场和一线的用户,这个过程让我的资源调动、团队协作、知识转化和问题解决能力都大幅提升。因此我也坚定地选择在母校直博。”悉尼工商学院大四学长左维分享了他的经历和收获。
本次咨询会还特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专区。在“生涯体验区”,考生和家长通过使用决策平衡单等职业生涯决策工具,结合学生自身优势、职业兴趣等因素,科学填报理想院校和专业。(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