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4日电(李秋莹)“石墨烯的关键应用在复合材料领域,目前在我们所有的已知填料里,石墨烯被认为是最好的填料机制。”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教授卢红斌表示。日前,上海浦东金桥管理局的“金彩对话下午茶”活动聚焦新材料产业领域,邀请业内专家以及相关企业共聚一堂,对新材料领域展开探讨。
中国新材料产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多重驱动下,已取得显著成就。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约1.2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突破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8%,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卢红斌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石墨烯与高分子材料的深度融合,将为战略产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他以特高压产业举例,数据显示,我国110kV及以上等级的高压电缆绝缘料年进口量超过10万吨,其中外资品牌占据80%的市场份额。卢红斌透露,其团队针对我国特高压输电领域问题,通过超高浓度浆料技术,在低石墨烯含量下实现聚烯烃基复合材料的高导电性能。
“新材料”一定要追逐“最”先进吗?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科技质量部负责人在主旨演讲中给了大家新思路,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在新的同时还要考虑其稳定性和经济价值,以民航产业为例,顾泽明强调,民航材料需满足“一致性、合规性、经济性”三大原则,尤其是复合材料在机身、机翼等大型构件中的应用,对工艺控制要求极高。他指出,制造环节正向一体化、智能化、低成本化及快速工业化批产方向发展。
“金桥是风水宝地,非常适合发展科学技术。”一位参会企业代表在分享中感叹。据悉,当前金桥的新材料企业以先进基础材料,如聚氨酯、聚碳酸酯、先进玻璃和陶瓷,以及关键战略材料如先进半导体材料、锂离子电池膜、光刻胶等为主,其中的一半以上都是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跨国公司总部,拥有研发团队或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水平高,骨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属于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

“材料与加工技术的互动正在催生新产业。”科思创亚太区可持续发展和公共事务副总裁陆伟国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他重点分享了其汽车领域的突破性工艺:“传统涂装需多道工序,而我们的‘一次成型’技术将涂层、聚碳酸酯薄膜与聚氨酯表面整合,在单一装置中完成复杂部件制造。”此外,科思创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领域亦布局深远。据了解,公司在上海建立了世界级聚碳酸酯回收装置,并打造超低能耗建筑样板项目,其聚氨酯复合保温层已通过相关评审。
“材料创业是场浪漫的旅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江峰同创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周俊伟分享了江峰同创20年的创业经历。周俊伟透露,“我们垂直整合上游高纯金属,从原料到终端产品全部自主可控。”
“在座的如果对我们企业感兴趣欢迎来讨论”“我发现刚刚有企业的分享和我们公司的其中一个点非常合适”“我对此前分享的技术非常感兴趣”……在分享讨论中,这几句话频频出现,一下午的时间,这些新材料企业成功通过下午茶拓宽了“朋友圈”。
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凌刚指出,新材料的发展需聚焦核心赛道与产业链协同。“浦东将持续优化专业化服务,通过成立专业公司、细化赛道陪伴企业成长。”凌刚强调,欢迎全球创新主体与高校团队扎根浦东,“这里的生态与政策已做好准备,我们将持续做好服务。”
此外,来自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也现场发出“邀请函”,“我们平台是浦东新区的公益性服务平台,所有服务免费!”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顾挺介绍,中心围绕“获权、确权、维权”三大核心提供服务:在获权方面,浦东争取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快速审查通道,专利获权时间从三年缩短至三个月,通过率提升至90%;确权环节提供复审、无效策略指导;维权时则出具专利分析报告,助力企业应对挑战。
活动现场,金桥营商环境处工作人员详细解读金桥的人才服务政策,“总有一条适合你!”他表示,金桥已形成“1+1”人才政策体系,涵盖评优、安居、及产学研支持。新引进企业和在地老企业满足条件都可享受相应政策。
金桥管理局局长吕东胜指出,金桥不仅拥有扎实的新材料产业根基,更培育出良好的产业生态,叠加多元化应用场景优势,成为新材料企业成长的优质沃土。他表示,金桥管理局将持续搭建高效对接平台,精准匹配政策与资源,推动各方深化交流合作,释放更多发展机遇。热忱欢迎各类新材料企业落户金桥,与区内企业携手构建相互赋能、紧密协同的发展格局,凝聚强大产业势能。
据悉,本次是第七期“‘金彩’对话周末下午茶”活动,金桥管理局通过下午茶的形式,整合产学研资源,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与高效联动,助力企业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赢”。新时代新征程,金桥管理局正积极成为畅通双循环、服务新格局的澎湃力量,为金桥及浦东新材料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加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