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近10万人次游客打卡首届“上海之根-开仓节”
2025年10月06日 17:10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6日电(记者 缪璐)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首届“上海之根-开仓节”6日在松江仓城圆满落幕。这场以漕运文化为核心的沉浸式活动,吸引近10万人次的市民游客走进明清老宅、市河岸边,在实景剧本游、非遗展演、展览演绎与开仓大典中触摸“上海之根”的历史温度。

  而这一文旅盛事,正是仓城·郎园Bridge项目自2024年9月30日起,运营一周年成果的生动缩影——过去一年,在松江永丰街道与首创郎园的携手运营下,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座拥有600年漕运历史的古镇,实现了从“历史风貌区”到“可触摸、可参与、可消费”活态空间的蝶变,更以“文商旅产”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为全国古镇更新提供了“松江范本”。

  从“文化符号”到“活态体验”:一年300场活动激活古镇生命力

  “以前逛仓城,只能看老建筑;现在来,能跟着‘陆深’核粮册、跟漕帮帮主学船拳,连孩子都觉得历史‘活’了。”参与开仓节的市民王女士的感受,道出了仓城一年来的核心变化。为打破“古镇模板化”困局,仓城郎园Bridge从项目启动之初便深耕在地文化的挖掘,耗时数月绘制涵盖“漕运掌故、非遗技艺、饮食风物、建筑形制”的“仓城文化基因图谱”,更通过《走进仓城》计划采访200余位原先的住户,录制500余小时影像资料,让沉睡的历史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

  一年来,近300场文化活动在此落地生根:从春日的青松生活节、夏季的消夏夜肆,到秋季的上海之根-开仓节、冬季的非遗手作新春市集,覆盖全年龄段的内容设计,让仓城成为“家门口的文化客厅”。数据显示,项目运营至今总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相较以往街区月均客流提升80%;其中,像上海之根-开仓节这样的沉浸式主题活动,更实现“单日客流破万”,成功将“上海之根”的文化IP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吸引力。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仓城拒绝将非遗“束之高阁”:松江布传承人联合设计师开发古桥纹样香囊、顾绣元素背包,让古老技艺走进日常生活;“仓韵流光”专题单元开设布艺杯垫等手作体验,一年吸引近5万人次参与,真正实现“非遗在当代生活中重生”。

  从“同质化商铺”到“主客共享生态”:商业升级让文化成为营收动力

  “以前到古镇只能买些普通纪念品,现在不仅能吃到有在地风味的美食,还能带走松江布等文创,更能沉浸式的体验在地文化,每一家店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连本地老人都常来逛。”游客李女士的体验,折射出仓城商业的深刻转型。一年来,仓城·郎园Bridge以“主客共享”为核心理念,搭建仓城伙伴共创联盟,构建起“招商+孵化+共创”的商业生态,40余家商户陆续入驻,其中在地文化业态占比近四成,彻底告别“千镇一面”的小商品模式。

  在招商端,项目优先引入“本地守护者”:“仓城张氏米行”深挖漕运粮储历史,将老宅改造为“观米艺、品米食”的文化空间;松江布展示馆不仅销售文创,更现场展示织造技艺,三千绣娘的顾绣与丝绸等商户亦是如此,这些拥有在地属性的商户,成为了游客必打卡的“文化地标”。这些根植本土的商户,让商业空间成为文化讲述的载体,而非单纯的交易场所。

  在孵化与共创端,“主理人孵化计划”吸引一批新创业者注入当代活力:T.O咖啡将中医问诊与咖啡消费结合,打造“年轻态养生场景”;醉初融合料理以本土食材创新烹饪,推出“仓城特色套餐”。引入echo pet 首店经济,打造人宠共生与在地文化融合的概念新方向。同时,项目邀请徐氏当铺后人等“归乡人”回归,在保留老建筑风貌的基础上拓展文化体验空间,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为保障商户长效发展,永丰街道与郎园联合建立赋能体系:组建专班提供全周期服务,提供从证照办理到活动联动的全周期陪伴。通过开仓节、生活节等活动为商户导流,数据显示,已开业商户月均营收较区域同类街区高20%,开仓节期间营收峰值达平日5倍;3家本土商户更通过街区孵化拓展线上渠道,实现“文化价值向商业价值的转化”。

  从“单点文旅”到“产城融合”:“仓城模式”为古镇更新提供国家级范本

  如果说文化活化与商业升级是仓城的“骨架”,那么“影视+文旅”的产业融合则为其注入“灵魂”。作为上海科技影都核心承载区,仓城与华策影视合作开发《仓城四代记》实景剧本游,游客在20多个实景场地中穿梭,完成跨越明清至现代的剧情任务,这种深度嵌入,让影视IP不再是游离于古镇之外的元素,而是实现“影视IP激活历史空间”与重塑游客体验的核心动力。

  在此基础上,仓城进一步推动“影视+文旅”双向赋能:举办“仓城微影节”,与20多所高校形成产教联合体,同时导入首创郎园影视产业资源,为青年人拓宽就业渠道,同时吸引影视剧组取景,形成“影视创作—文旅体验—产业就业”的闭环。我们以运营推动产业,正在将仓城这个”影视灵感后花园“,培育成一个能持续产出精彩中国故事、并能将这些故事生动讲述给全世界的”价值创造高低“。

  如今,仓城的实践已超越项目本身:其“文商旅产”四位一体的模式,获评GBE全国商业地产大奖优秀文商旅项目。与此同时,”仓城模式“的实践,是松江“上海之根”文化战略的一次生动注脚。而仓城的变化,证明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是发展包袱,而是驱动产业升级、塑造城市品牌的核心资产。

  未来,仓城将继续深化“产城融合”,在不断深入挖掘在地文化的同时,推动更多影视IP落地、拓展高校产教合作,在历史厚重与未来想象之间,构建可持续的“松江答案”。而这一模式,也为全国面临同质化困境的古镇更新,提供了“从文化传承到产业升级”的可借鉴路径——让古镇不再是静态的“文化标本”,而是“会呼吸、能生长的生态系统”。(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