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为期两天的“2025HOTELEX中国国际中餐烹饪锦标赛—良路杯”(以下简称“良路杯”)圆满落幕。本次比赛汇聚全球316人次厨师精英同台竞技,参赛者来自新加坡、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印度,以及中国、中国台湾、中国澳门、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在闭幕式现场,经公证员现场监督公证,本届赛事奖项结果正式生效:展评单元共设4大赛项,授予奖项11项;个人竞赛5大类别中,金奖获得者16人,银奖32人,铜奖53人。

多元化创作维度:“味觉与视觉”的跨时空对话
在为期两天的激烈角逐中,来自全球的烹饪艺术家们各展所长。展评区内,参赛团队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维度:有的深耕地域文化,将本土特色食材转化为味觉叙事;有的巧用花卉媒介,构建连接风土与人情的味型符号;也有团队坚守传统烹饪精髓,在刀工、火候、造型等基本功上严格遵循传统,同时精准运用现代味觉科学与摆盘艺术,呈现出一场跨越时空的味觉对话。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赛事总冠军毛玉洁,在限时60分钟现场创作环节中,以甜点作品“酥点棉花”与“鱼形甜点”征服全场裁判,赢得一致赞叹,成为当之无愧的夺冠之作。

新生代厨师对于“传统与创新共生”的诠释
本届赛事树立了新的行业标杆,来自全球的选手们以惊人的创造力诠释了“传统与创新共生”的赛事主题,其中青年厨师群体展现的技术成熟度与艺术表现力尤为亮眼。据悉,本次赛事超过60%的作品实现了风味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完美平衡。世界厨师联合会赛事委员会委员及本次赛事裁判长Tony Khoo指出,这标志着全球餐饮文化正在进入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新时代。
此外,本届赛事青年厨师作品占比达63%,创历史新高;其中女性选手的参赛比例实现突破。世界厨师联合会教育委员会主席、赛事观察员Andreas Muller表示,本次参赛作品融合了许多中餐的非遗技艺,充分体现出“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赛事理念,为全球餐饮教育提供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鲜活样本。
中餐的未来:以标准促教育,以教育促创新
在中餐出海的大背景下,“国际标准化”的问题成为衡量传承与创新的一大关键因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就有一方的故事文化,中餐需要调整与创新,但也需要建立一个升级改革的基础”,赛事主席兰教授提到,中餐创新必须基于传统,要建立标准化,不能偏离原有的味型和技法。他总结道,“在全球范围内,中餐的标准可以逐步调整,但不能改变太多,一定要保留原有的特色。”
他进一步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餐如何因地制宜的适应不同地域的食材与食客口味,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传授“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平衡观念,是当前中餐教育亟需关注的重点,也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好“标准化”的这一核心概念。
“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在建立“标准化”的基础上,创新也是中餐未来一定要持续走的路。
兰教授表示:“现在的餐饮市场更新迭代的太快,不像以前师傅师爷们一个菜可以传承几代人;如今青年厨师学习渠道多、接触面广;客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创新是未来中餐市场发展的‘长期主义’事业,也是必然选择。”
“良路杯”助力中餐青年厨师可持续发展
据悉,中国国际中餐烹饪锦标赛将启动“良路杯”持续性荣耀计划,助力获奖厨师可以在全国乃至全球中餐餐厅实现优先就业,推动中国厨师的职业发展突破地域边界。同时,赛事将联合职业高校、世界厨师联合会认证体系下的顶尖厨师教育机构,开发“理论+实践+文化”三维课程体系,并融合兰明路等名师的大师经验,培养既懂“火候”又通现代烹饪技术原理的新一代厨师。

关于“良路杯”持续性荣耀计划,兰教授提到,未来还会设立专属俱乐部,为优秀选手提供更多高效的交流平台;同时联动海外联盟资源和平台,为选手推荐提供更多学习和就业的机会。他寄语参赛选手,希望选手们持续保持对于中餐的热爱与执着,不断挑战自我、精进技艺,为把握未来机遇、推动中餐行业发展做好准备。“良路杯”也将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优化赛事方案,为海内外更多选手提供中餐技艺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蔡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