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融中财经主办的“2025中国科创夏季投资峰会——产业投资峰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峰会聚焦无界生长,汇聚众多创投机构、产业资本、政府相关,围绕产业投资、医疗数字化、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双碳”新能源等领域展开探讨。共同剖析产业投资趋势,探讨中国产业和投资的新质发展。
在【产业重构:大模型投资逻辑与产业落地的二次革命】圆桌论坛上,海尔资本管理合伙人刘璐先生与多位投资人共议AI投资新范式,提出以产业场景验证为核心的风险管控策略与估值锚定模型。

AI泡沫辩证观:产业资本的“动态估值”法则
面对市场对AI领域估值泡沫化的质疑,刘璐指出:“泡沫是技术革命初期的必然产物。正如20年前新能源、10年前互联网O2O的历程,阶段性泡沫加速了政策、资本与人才的聚合。”作为海尔金盈旗下管理规模超300亿元的产业投资平台,海尔资本在智能科技领域形成差异化布局逻辑:
首先是场景验证先行,优先选择已在集团产业生态中完成技术验证的项目,例如具身智能企业在智慧家庭场景的落地测试;其次是动态估值锚定,以“收入增速和估值增速比”为关键指标,筛选估值合理性企业。“若企业收入半年增长5-20倍,即使估值翻番仍属可控范围”;最后是收敛期策略,在技术路线未收敛阶段控制投资节奏,聚焦商业化明确的细分场景。
产业+AI:传统业态的效率革命
针对大模型与传统产业融合趋势,刘璐提出“+AI”将主导产业重构:“回顾互联网浪潮,最终受益最多的并非‘互联网+’平台,而是‘+互联网’的传统企业。AI的本质是效率工具,其价值在于对产业痛点的精准破解。”
他以集团医疗产业板块的实践举例:诊前患者通过APP上传病史,AI生成预诊报告,缓解就医焦虑;诊中医生借助AI辅助诊断,效率大幅提升;诊后基于康复数据的AI反馈系统,降低复诊率。
“这种‘医疗+AI’模式,既非纯B端技术采购,亦非C端流量变现,而是通过改造产业流程创造增量价值。”
投资新趋势:从颠覆者到赋能者
刘璐预判AI投资将呈现三大转向:一是重心迁移,从基础模型研发转向垂直场景渗透,制造业、医疗等领域将涌现“隐形冠军”;二是价值重构,企业估值从技术参数导向转为商业效率提升量化指标;三是生态竞合:头部产业资本通过开放场景加速技术迭代,形成共生型创新网络。
“投资人需兼具‘显微镜’与‘望远镜’——既洞察技术颗粒度,又把握产业重构周期。”他强调。
未来,海尔资本将致力于成为产业升级的“价值放大器”,为创新技术提供验证土壤,持续推动智能科技、医疗健康等领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中国在全球科技革命中构建技术应用、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的新生态。(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蔡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