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沪举办“竞逐万亿赛道 问计天空之城” 创见·未来沙龙
2025年08月17日 18:46   来源:中新网上海  

  8月15日,由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联合上海吴泾科技园管理发展有限公司主办,中创产服(上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创见·未来”系列沙龙——“竞逐万亿赛道 问计天空之城”在陆家嘴金融城创业会客厅成功举办。此次活动邀请了低空整机企业、通航公司、服务企业、智库专家、园区运营机构等产业生态构建的多元主体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共同擘画了产业发展新图景。

  在主旨演讲环节,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信息技术副总监巢智博发表了题为“领航低空新赛道 构筑智慧新基建”的演讲,立足产业实践,深入剖析了上海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政策驱动下的重大机遇,介绍了低空经济公司组建的重要地位、战略意义和未来准备开展的主要工作,重点阐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作用以及闵行低空测试基地建设的主要进展。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李光辉以“低空经济产业链及未来趋势分析”为题,详细介绍了低空经济的概念和技术趋势,解读了低空经济的全球竞争格局与中国最新进展,并重点围绕eVTOL的技术特征、产业链、市场前景、应用场景与行业发展痛点展开介绍,最后对上海发展低空经济提出建议。

  在圆桌研讨环节,五位跨界嘉宾围绕“从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到生态繁荣,如何擘画低空产业发展新图景?”的核心主体展开了深度对话。嘉宾们结合自己所处的领域以及产业链和生态的一环,围绕低空经济的市场前景、发展趋势、行业发展瓶颈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上海慧程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一可指出,低空经济具有重资产、高门槛特性,当前众多企业涌入需保持谨慎乐观。建议企业精准定位,找到自身需求点和发力点。详细介绍了TC、PC、OC等申请适航认证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他表示,适航取证周期漫长,涉及大量设计验证、试验试飞,其中,载人飞行器相较于无人机的取证环节和时间更为复杂和漫长,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市场总监付常银以eVTOL商业化进程为切口,介绍了沃兰特在适航审定、产品出海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经验。她表示,适航认证周期与确定性是商业化的首要前提,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较低导致成本高企、价格鸿沟与公众信任度等等是目前国内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建议上海发挥人才集聚、审定资源、平台服务等长板优势,营造独特的发展环境。

  上海澳翊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维修总经理朱康结合通航运营实践,揭示了低空运营过程中面临的空域管制、天气影响大、市场内卷、盈利困难等现实困境。他认为,多元化运营是低空经济企业生存的关键,企业要积极探索交通管制、应急安防、高空作业、应急医疗等场景的规模化潜力,打通现有通航机场与低空网络的资源复用瓶颈。

  上海吴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佳麟介绍了闵行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产业基础和先发优势,分享了闵行低空测试基地的申报经验,提出“场景招商”新范式。他表示,低空经济企业最缺的或许并非资金,而是场景与配套法规,上海要积极走在全国探索的前列,通过开放测试空域、搭建产学研平台、设立专项基金、提供高质量人才服务,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理事长杨宏伟从战略规划的角度提供了新的视角,他表示,低空经济是一个“全新的产业”,行业从业者要投入更多的耐心、更高的热情,陪伴和培育全新行业的成长。他认为,高成本和低需求是低空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通过时间换空间,探索军民融合等符合低空经济发展特点的新路径,破解低空经济的落地化难题。

  沙龙还设置了开放互动环节,整体气氛热烈活跃。其中,闵行区经信委装备科科长彭艳专介绍了闵行低空经济发展情况。与会观众就行业立法边界、国内外发展路径与出海、保险机制创新、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运营、公众信任度与场景落地等焦点问题与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低空经济技术迭代是引擎、场景落地是试金石、生态协同是根基、基础设施是保障,要高度关注行业安全问题,同时也建议对行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本次沙龙作为上海低空经济领域的深度对话平台,实现了“整机制造-通航运营-技术服务-智库研究-园区承载”全链条同台论道,各位嘉宾的真知灼见也将为赋能行业发展提供重要助力。(完/供图)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达利敏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