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虚拟电厂精准响应赋能临港新片区现代化新城建设
2025年08月20日 14:52   来源:中新网上海  

  在上海的东海之畔,一座承载国家战略的现代化新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简称“临港新片区”)正在加速崛起。自2019年设立以来,这片曾经的滩涂已成为创新发展的热土,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蓬勃发展,区域经济引擎高速运转。然而,发展的强劲脉搏推动着区域用电需求持续攀升,分布式光伏、深远海风电、储能等多种新型绿色能源比例显著提高,新能源间歇性与波动性也对区域电网的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战。

  在这背后,虚拟电厂如同一双无形的智慧之手,通过聚合海量分散资源实现源网荷储精准互动,为城市能源系统装上“稳定器”和“调节阀”,悄然支撑着这座新城的绿色低碳跃迁。

  在改革洪流中积蓄能量,依托政策优势建章立制

  临港新片区作为长三角绿色能源富集地和上海经济“增长极”,在能源结构及电网运行层面,具有“两高一大”的特点,即新能源占比高、热点区域变电站负载高、电网峰谷差较大。因此,新片区亟需大力发展虚拟电厂来推动源网荷储灵活互动,提升电网对本地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缓解热点区域的电力重载情况。

  为破解困局,实现临港新片区建设智慧、低碳、韧性城市的总体要求,2024年1月,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联合临港管委会,依托临港新片区“制度创新试验田”的独特优势,成立临港新型电力系统创新联盟,汇聚政、产、学、研、用创新要素,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构建具有临港特色、国际领先的高水平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同时,在临港新片区试点建设虚拟电厂精准响应示范区,由临港管委会授牌成立临港新片区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出台《临港新片区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实施方案》及《临港新片区虚拟电厂精准响应管理办法》,在借鉴国内外先进虚拟电厂案例业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临港资源禀赋及发展需求进行了模式创新,进一步明确了虚拟电厂的管理体系及业务流程,全国首创以电量容量双补贴为主、精准响应激励为辅的运营模式,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临港新片区虚拟电厂的常态化运营和精细化管理。

  在落地实践中探索成长,树立区域虚拟电厂范本

  示范工程建设一年多以来,临港新片区已有192家工商业用户和322座铁塔基站参与虚拟电厂市场,虚拟电厂资源签约容量达到6.37万千瓦,包含数据中心、新型储能、楼宇空调、冷链、充换电设施等多种优质灵活调节负荷,用户侧机动调峰能力超过新片区最高负荷的5%,提前完成新片区综合能源十四五规划目标,虚拟电厂平均响应精度达到66.12%,远高于上海其他区域。

  与2021年启动虚拟电厂建设时比较,新片区参与虚拟电厂的终端用户数量增长407.89%、注册响应能力增长110.20%、最大响应能力增长44.12%、参与响应的用户户次增长2816.95%。在2025年初,临港新片区虚拟电厂获评上海市唯二虚拟电厂示范区之一。

  在先行先试中突破创新,打造临港特色场景案例

  临港虚拟电厂在拓展资源的过程中,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新场景和示范案例。每逢节假日用户负荷较低时,临港区域都因长距离电缆供电,极易引发无功过剩导致高电压。国网上海电力临港能源服务中心主任曹伟斌盯着监控系统中持续增高的电压,面露沉思:“要是能让企业厂区的电抗器在电网需要调节电压的时候,帮忙‘降一降’电压,电网就能够更加稳定了”。正是这一想法灵光乍现,催生了一场全新的探索——不同于常规的削峰填谷式需求响应,无功需求响应聚焦电压的精细化调控,让用户从“用电者”变身“电网协同参与者”。

  目前,临港新片区已完成临港地区积塔半导体、格科半导体、天岳半导体等7家110千伏及以上高压用户的无功需求响应协议签订及无功计量装置部署,并先后于2025年元旦期间开展全国首次无功需求响应试点演练、于2025年春节及五一期间开展推广应用。总响应时长22天,累计为远东分区220千伏、110千伏电网注入2900多万度感性无功电量,累计发放激励金额268.02万元,在低谷时段降低220千伏系统电压约0.4至1.2千伏,在有效提升了新片区的整体电能质量的同时,节省等容量调相机建设成本约1.6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此外,临港虚拟电厂还成功实施全国首次低碳虚拟电厂精准响应、试点开展楼宇空调秒级响应、跨省算力转移参与虚拟电厂响应等创新示范案例。

  六载耕耘,东海潮涌。从滩涂之地到创新热土,从能源挑战到破局新生,国网上海电力始终与临港新片区同频共振、并肩前行。虚拟电厂的创新实践,不仅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的智慧答卷,更是点亮城市未来、赋能绿色发展的生动诠释。未来,国网上海电力将持续深化创新引领,充分发挥新片区制度创新高地和政企协同优势,以虚拟电厂为载体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样板,共同绘就新型电力系统与现代化新城融合共生的壮美画卷!(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蔡佳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