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是第六个“食管癌患者关爱日”。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全球超半数的新发和死亡病例集中在中国,但随着早筛普及和免疫治疗突破,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率正迎来历史性提升。
在我国,食管癌的高发与烫食、酗酒、腌制食品、家族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长期食用过热、过硬的食物会损伤食管上皮黏膜组织,患食管癌的风险随之增加;食用含有致癌物质的腌制或霉变食品,以及过辣、过酸、烈性酒等刺激性食物,会进一步诱发食管癌;此外,食管基础疾病以及家族食管癌病史,也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
(同期)上海胸科医院 李志刚
实际上根据既往的研究,大家还是发现长期饮酒,尤其饮烈酒的男性人群,如果这个人同时喜欢抽烟,两个因素叠加起来,可能是食管癌发病非常重要的高危因素。另外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也是诱发因素。这里面包括进食速度、温度,进食种类可能都会有影响。
早期食管癌往往不易察觉,患者常常无明显症状或者为不典型症状,不易引起重视;部分早期症状如轻微异物感、吞咽滞留感等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认为是其他消化道疾病,导致就医不及时。
(同期)上海胸科医院 李志刚
通常食管癌如果有临床症状,大多数是以吞咽困难为主的。如果这个人没有吞咽困难,那相对来说就很难促进去做体检,一旦出现食管肿瘤,那因为食管肿瘤来就诊大多数是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但有可能有的病人会出现一些小病灶、大转移的现象,这也是特别要当心的。
通过内镜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肿瘤,且可视情况直接在内镜下切除。我国食管癌患者大约只有一半能在早期被确诊,较为适合根治性手术切除;在局部晚期被确诊的患者,还可接受根治性放化疗;晚期转移性患者采用系统性药物治疗,其中最重要的是免疫治疗手段。
(同期)上海胸科医院 李志刚
局部晚期食管癌目前最主要还是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外科治疗实际上近几年进步非常大,核心的进步实际上就是微创手术引入。但这里边包括普通胸腔镜,也包括机器人辅助的微创外科。那么机器人辅助微创外科,通过机器人高清的视野呈现,更精细的机械传动,能够帮助获得更好肿瘤学的淋巴结清扫。机器人对比传统胸腔镜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对一些困难的、复杂的,那么经过新辅助治疗的人群可能还是具有优势的。
除了外科的微创手术发展之外,另外非常重要的发展就是围术期的治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免疫治疗的引入。胸科医院在全球对于食管癌围术期免疫治疗做了非常多的开创性工作,包括NICE系列研究,一直在探索免疫治疗是不是能够带来新的生存方面获益。今年年初在JAMA surgery 上专门发表了一篇全国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证实了新辅助免疫加化疗,那相比较传统的新辅助放化疗,在改善患者生存方面有明显获益。
除了外科手术,食管癌患者都期望将来是不是可以不做手术就能达到最终治疗结果,在这方面一直在做新探索,包括基于前期的NICE系列研究,目前我们在新开展的保器官的 Sino 研究。免疫治疗引入之后,能让总体食管癌的药物治疗有效率从以前不到20%,现在提升到70%,药物治疗的进步就帮我们筛选出很多可以单纯通过药物治疗就能达到很好治疗效果,甚至于免于手术的人群,所以这是非常重要,但我们感觉可能现在具备了这种条件,那就是免疫治疗引入之后加上放疗,有可能让一些局部晚期的患者能够完全脱离外科手术。但这里面还有非常重要一点,就是如何筛选出哪些患者可以接受保器官治疗,胸科医院是在全球做了第一个关于食管鳞癌的新辅助治疗以后,筛选保器官人群的preSINO研究,这个研究也帮建立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帮助去筛选哪些病人可以做保器官治疗。
在第六个“食管癌患者关爱日”之际,呼吁大众警惕高危因素、重视早期筛查、了解诊疗进展,共同守护食管健康,点亮生命希望。(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蔡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