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上海要以《意见》为指引,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一、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城市发展新动能
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新赛道产业,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要建强创新主体,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集聚更多“国字号”高端科研平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培育更多原创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创新存量空间高效利用方式,推动老旧厂房、低效楼宇改造升级,为新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强化创新突破,推进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和评价机制,赋予科学家更大的科研自主权,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的基础研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加强政府引导基金统筹联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技术交易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构建开放创新网络,进一步建好用好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国际化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功能和品质的重要载体。上海要按照《意见》要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五个中心”联动发展,促进“五个中心”相互赋能、耦合共生。加强金融与科创的联动,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金融中心。推动贸易与产业的协同,发展高端贸易业态,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提升航运服务功能,加强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打造全球航运资源配置中心。增强中心城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聚焦外滩-陆家嘴、北外滩等重点区域,提升金融、贸易、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功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央活动区。推进城市更新,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在聚焦中心城区功能提升的同时,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把加快五个新城建设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加强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增强新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上海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产业发展协作联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特别是要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三、营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系统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设,提升住房品质和居住体验。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强物业管理。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完整社区,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促进社区邻里和谐。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加强系统集成,适度超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地下空间统筹开发利用,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在公共服务方面,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布局,持续扩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和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兜牢民生底线。加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
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宜居城市
绿色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上海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要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管控,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制度,引导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另一方面,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意识,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设节水型城市,倡导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产品,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深入实施垃圾分类。生态环境治理要更加精细化、系统化,持之以恒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协同治理。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构建通江达海、贯通城乡的生态网络,增加生态空间和公共开敞空间。
五、加强城市治理,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城市治理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上海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城市治理,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城市治理体系,加强部门协同、市区联动、条块结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推进数字化转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加强城市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体系,擦亮"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品牌,提高城市应急处置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机制,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加强法治建设,完善城市治理法规制度体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人才支撑,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构建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上海创造性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必须坚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谋划、系统推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高质量发展贯穿城市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徐飞,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项目首席专家)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