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虹口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视文旅艺术研究院、中国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上海中心联合举办的《相约北外滩》2025国际当代版画展日前在中国证券博物馆的百年穹顶下正式启幕。这场以“一把金钥匙·开启北外滩艺术之门”为主题的开幕式,不仅是32位中外艺术家以刀为笔的视觉盛宴,更是北外滩跨越百年、连接中外的文化宣言,为这片“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水岸,续写着艺术与城市共生的新篇。

开幕礼赞 历史与艺术的交响
开幕式的序曲,由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的悠扬旋律铺陈,国家一级演员赵静与陈少泽共同朗诵的《一把金钥匙,开启北外滩的艺术之门》,让文字与光影在礼查厅交织——北外滩的老建筑轮廓、黄浦江的粼粼波光,与《爱上北外滩》的经典艺术影像重叠,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意大利艺术家帕特里齐奥·迪·修罗为北外滩创作的雕塑《Golden Key to Arts·北外滩》,成为整场开幕式的点睛之笔,其每一处设计都藏着历史的厚度与深刻的象征意义。
雕塑以无限符号“∞”为整体造型,巧妙呼应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一江一河”交汇之景,暗喻中外文化交流永不停歇、永续传承。

一面聚焦北外滩的“时空印记”:外白渡桥、上海大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邮政大楼,是承载记忆的“过去经典”;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是彰显活力的“当下名片”;正在建设的北外滩中心,则是指向未来的“璀璨坐标”,三者串联起区域的前世今生与明日蓝图。
另一面凝视百年文化交流瞬间:核心视觉是1919年3月17日的“因幡丸”巨轮——当年,一群心怀理想的中国学子正是从北外滩汇山码头登上这艘船,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启求知报国之路。船下是滚滚波涛,似在复刻当年的航程;头上是满天星斗,如在守护这份初心。即便历经百年风云,凝视雕塑时仍能清晰感受到,那声见证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汽笛,依旧温暖动人。

中共上海市虹口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长宁在致欢迎辞中提及“精神纽带”:“1931年,鲁迅在虹口点燃新兴木刻运动的火种,将艺术化作唤醒民众的力量;如今,9位驻留艺术家深入北外滩采风,让城市肌理成为笔下语言,这正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艺术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北外滩作为上海“黄金三角”重要一角,以“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崛起于黄浦江畔。这里兼具百年码头砖墙、石库门烟火气与滨江天际线现代锋芒,为艺术创作提供不竭源泉,秉持“城市是艺术容器,艺术是城市灵魂表达”理念。近年来,虹口区通过打造《爱上北外滩》《北外滩国际艺术家驻留计划》《相约北外滩》等品牌项目,持续推动艺术融入街巷、文化浸润生活,吸引了众多国际艺术交流活动在此落地生根。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则将展览喻为“满载上海友谊与虹口热情的国际请柬”。 2025年恰逢中意建交55周年,《相约北外滩》国际艺术家邀约计划已于今年四月份启动,邀请首批中意五位版画家深入虹口采风创作,如今迎来中、意、英、法等国共32位版画家的近百幅作品,驻留计划特邀艺术家也将持续邀请至九位。他特别提及意大利版画家帕特里齐奥·迪·修罗为《相约北外滩》带来《金银之城》与雕塑《Golden Key to Arts。北外滩》。《金银之城》以北外滩为视角,宽幅画面如中国水墨画长卷,用淡雅色彩呈现九个空间景观,首尾大树分别象征岁月沉淀与城市新生,隐喻都市生长轨迹与四季轮回。雕塑以“∞”造型呼应江河交汇,暗喻文化交流永续。一面串联外白渡桥等历史建筑、白玉兰广场及建设中的北外滩中心,展现区域时空变迁。
活动现场播放了中国、保加利亚、英国、意大利等国内外六位艺术家的祝贺视频,艺术家们通过镜头表达对展览的期待,以及对北外滩文化魅力的赞赏。

策展人、中国文促会版画院研究员朱建辉坦言,版画作为人类最早的图像复制技术,兼具“技艺传承”与“观念创新”,是跨文明对话的视觉桥梁,见证文明交融与艺术发展。在AI生成技术消解艺术创作物质基础的当下,32位艺术家回归版画手工智性,重拾“触觉记忆”价值,既是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也是对艺术本质的探寻。
为普及版画艺术,展览设8个“艺术家工作室”,陆续推出版画印痕体验互动环节。观众可亲身参与“艺术生成”全过程,感受制作乐趣与挑战,体验创作艰辛与喜悦。

中国国家画院版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中视文旅版画研究院院长卢治平谈到版画艺术在文化传播、美育推广中的独特价值,尤其提及版画对青少年审美启蒙的适配性。版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有效激发青少年的审美兴趣和创造力。

中视文旅版画研究院院长卢治平为朱建辉颁发执行院长水晶聘书
启幕仪式上,朱建辉受聘为中视文旅版画研究院执行院长;中视文旅教育研究院青少年美育中心成立,赵培红受聘为美育中心顾问。在《相约北外滩》2025国际当代版画展开幕暨教师节之际,赵培红围绕“艺术与教育融合”展开分享,指出虹口作为海派文化发祥地与新兴木刻运动摇篮,始终重视美育实践。 版画艺术因严谨流程、丰富语言与深厚底蕴,在青少年教育中意义重大:教学中既传授技法,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又能激发其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还可借“鲁迅与新兴木刻”精神,让年轻一代理解艺术与社会、文化、时代的联结,增强文化认同与责任感。本次展览是区域教育资源与艺术项目联动的有益尝试。展期及后续将联合区内中小学,开展专题观展、专业导览活动,并推动“艺术家进校园”,邀请参展艺术家开设版画工作坊;同时依托国际版画艺术论坛,汇聚教育者与艺术家智慧,探讨美育落地路径。

现场还展示了虹口区美育成果,来自虹口八所小学的八位“小艺术家”将所创作的虹口地标锦灰堆作品赠予与会嘉宾,作为即将到来的教师节特别礼物,传递对艺术与教育的敬意。
版画为桥 连接世界与北外滩的肌理
作为虹口区《爱上北外滩》文化品牌五周年的升级之作,《相约北外滩》以“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融”为核心理念,计划用5至10年时间,以国际艺术家驻留计划为纽带,构建“上海故事,国际表达”的文化矩阵。此次展览集结的近百幅作品,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意大利艺术家帕特里齐奥·迪·修罗的创作最具代表性。在开幕式上他表达了对北外滩的期待与亲切感——这里不仅有黄浦江美景,更因鲁迅先生播下新兴木刻种子、以版画传递精神力量的传统,让他这位与版画相伴五十余年的创作者倍感共鸣。他还赞赏“北外滩国际艺术家驻留计划”推动全球交流,认为32位各国版画家的对话能促进思想交融与文化革新。

美育无界 让艺术成为城市的“软实力”
“这次展览的亮点,在于‘国际视野+美育导向+产业思维’的融合。”上海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沈文忠的评价,点出了展览超越艺术本身的价值。为推动“文化+教育+产业”的深度融合,展览特别策划了系列“无围墙”的美育活动。他同时指出,上海是中国多项现代美术形式的重要发祥地,19世纪中后期土山湾画馆引入铜版画技艺、1931年鲁迅在虹口发起“木刻讲习会”,共同塑造了城市开放多元的文化品格。而北外滩正延续这一文脉,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本土与全球的新舞台。

本次展览是对版画文脉的“传承与活化”,汇聚中外艺术家力作,既致敬经典技艺,又探索版画当代新可能,以艺术为国际交流与公众美育搭建桥梁。地点:中国证券博物馆,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完/供图)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达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