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第十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 (戏剧舞蹈音乐艺术类)优秀作品展演
2025年07月08日 17:19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8日电(许婧)第十届“汇创青春”以创意作品为媒介,讲述上海故事、传承海派文化、唱响“汇创青春”品牌文化,通过文化内涵建设助力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激励青年学子以创新创意作品争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6月25至26日,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承办的第十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戏剧舞蹈、音乐艺术类)于上海戏剧学院昌林校区新剧场拉开帷幕,八部参演录制的优秀作品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盛宴。

  本届“汇创青春”活动自3月开展以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高校热烈响应、广泛宣传、大力动员、认真筹备。戏剧舞蹈类共征集到来自30余所高校的212部作品,评选出戏剧类一等奖9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28个;舞蹈类一等奖12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35个。音乐艺术类共征集到来自32所高校的306部作品,最终评选出104部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23部,二等奖35部,三等奖46部。

  上海师范大学的《山河颂》以舞为墨,在舞台上展开一幅动态的山水长卷,融合太极云手与现代编舞,配合360度环形激光投影,让“山魂”与“水脉”在舞者的起伏与绸缎的奔涌中交响,为青春创意拉开震撼序幕。

  上海音乐学院的《在高高的山岗上》以现代编舞重构东方传统意境,从山河壮阔中走出,让观众回溯一段烽火岁月的创作传奇。烽火淬炼艺术,歌声激荡山河,作品重现贺绿汀先生创作《游击队歌》的故事。用熟悉的旋律与音乐剧的现代形式碰撞,铸就“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仰丰碑、传承中华儿女的红色基因。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木盆记》展现了平凡人生的温情注脚。用一双手,一个桶,解构一场英雄梦。演员们以身体为布景、道具与角色,打破“第四堵墙”,带观众走进一位“木桶英雄”的荒诞与温情。

  上海音乐学院的《戏痴·喜怒哀乐》取材于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戏”蕴意为“京戏”,“痴”蕴意为“痴狂”,表达戏剧中演戏者表现不同情绪的痴狂之心。传统的弦管锣鼓化身为喜、怒、哀、乐四大情绪,让京韵在当代焕发新生。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惊蛰》用电子乐演绎东方情调的自然之力,“春雷醒万物,音浪破长空”作品将古琴、鸟鸣融入电子狂想,Neurofunk节奏模拟雷鸣,Drum&Bass激荡生长之力,带给观众一场自然苏醒的听觉奇观,请感受春的苏醒与爆发。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梦游记Dream Travels》用Ambience环境音编织怪诞声场——飘忽的和声像梦魇中的呓语,歌词却藏着对孤独的反叛。主唱在迷幻旋律中呼喊“伙伴”,这场用音乐演绎的“清醒梦”,让听众恍惚间被带入充满音乐艺术气息的奇妙梦境。

  该校另一部作品《旅人》中七位舞者以身体为罗盘,用跃动的肢体诉说:人生如旅途,有人追逐自由,有人眷恋风景,但忠于自我才是终极答案。当他们在舞台上丈量“远方”,用艺术的形式告诉观众记住这场关于“热烈与自由”的青春宣誓:真实的旅途才刚刚开始。心向旷野,身即征途。

  上海戏剧学院的《无尽结·信条》用‘莫比乌斯环’般的音乐魔法,打破线性叙事,用多旋律交织模拟时空闭环。音乐将跟随电影画面中演员动作实时变幻,带给一场观众参与的沉浸式信条之旅。

  本届“汇创青春”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卓越的创新意识、深厚的艺术素养与扎实的专业功底,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风貌。展演作品中,多元文化元素交织碰撞,催生出崭新的艺术表达。(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