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敦煌当代美术馆年度大展“登临出世界” 以“塔”为核展千年文明
2025年07月22日 20:5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7月22日电(张亨伟) 塔,作为中国独特的建筑类型,由高台式布局与木结构建筑传统结合而成,既是高耸的地标,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上海敦煌当代美术馆2025年度大展“登临出世界”近日向公众开放,展览以“塔”为核心探究对象,呼应塔的建筑构成与象征维度,展厅设计如向上攀登的宝塔,让参观者在观展过程中仿若登塔。

  此次展览围绕“空间、仪式、文学”,循着古丝绸之路,汇聚了东汉至元代的20余件珍贵文物及20余件/组当代创作,从历史现场、建筑式样、文学意象与视觉艺术等多学科视角,展现对塔的多元观察与理解。

  展览依“浮图、塔林、天宫、地宫、世界之轴”五大章节展开。艺术家邬建安的雕塑《白日梦的森林》受汉代摇钱树启发,与重庆宝林博物馆的东汉摇钱树形成巧妙呼应;梁绍基的《天庭》借鉴蚕体丝腺,融合仿生、建筑与宗教意象,构建出庄严的仪式现场,引发人们对生命存在的深层思考。作家马伯庸为展览特别创作诗作《庆州白塔咏》,呼应家乡赤峰的地景记忆与精神意象;多媒体艺术团队Funes的《登临送目》,将大量唐代佛塔的高空视角数据转化为观展体验,让无法亲身登塔的观众也能“登高远望”,感受塔周山水格局。

  “塔林”一章中,艺术家林舒拍摄的定州开元寺塔、泛舟禅师塔等影像,与文物陈列柜中的实物塔相互映照。佛塔作为信仰象征与精神外化的实体,其纯粹与深邃恰与他心中摄影应有的特质相契合。而瓜州县博物馆镇馆之宝《象牙造像》,是唐初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这件实物宝塔以整块象牙浮雕成书页状,可合掌对开,外部浮雕“乘象投胎”,内部雕刻细密,讲述佛陀从诞生到涅槃的生平,279位人物细如毫发,尽显“一象一世界,一盒千象”的精妙。

  从敦煌归来的驻地艺术家张翀和侯雨岑,从敦煌壁画、建筑意象及历史文献中汲取灵感。针织艺术家侯雨岑以金属缠绕创作装置《网中千相》,通过编织手法呼应人与人之间复杂敏感的连接,在结构张力中呈现个体与群体、内在与外在的微妙关系;张翀则围绕壁画图像与历史叙事展开实验,融合华盖与圆光意象,将佛教哲思与现代媒介语言结合,以动态装置《大雁》构建一场关于“相”的视觉禅辩。

  敦煌当代美术馆创办于2024年,位于杨浦区长阳创谷,以敦煌文化为基因,致力于通过跨学科研究与展览实践,挖掘丝绸之路文化在当代的思想价值,延续学术与艺术交流。

  馆长杜晨艳表示:“此次与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展览,是深化与文博机构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敦煌当代美术馆致力于促进跨地区文化交流,既为上海观众带来千里之外的丝绸之路历史瑰宝,也为文博研究、展陈展示与当代艺术实践的融合提供了新语境和新思路。”

  本次展览由敦煌当代美术馆携手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主办,汇集国内多家文博机构的珍贵藏品,并与大英图书馆、IDP国际敦煌项目等海内外平台展开合作,将持续至2026年3月20日。(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