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自然教育专家王西敏在沪分享《四季野趣》
2025年07月29日 17:08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29日电(许婧)“《四季野趣》:拥抱自然的110件小事”主题讲座27日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举办,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专家、自然教育推动者王西敏,以《四季野趣》译者和“自然生活实践者”的双重身份,分享了这部“自然疗愈手册”的精髓,并传授了在都市生活中随时拥抱自然的暖心秘诀。

  本次活动是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行阅自然”项目与译林出版社“天际线”科普品牌联合推出的“心游天际,阅见自然”主题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行阅自然”是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小种子阅读”系列活动之一,以亲自然教育为理念,致力于儿童及亲子家庭的自然阅读推广;“天际线”品牌深耕自然科普领域,其出版物屡获国家级奖项,图书内容兼顾成人及儿童读者。本次活动是图书馆与出版社精心策划,通过书展、讲座、打卡互动等形式,引导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养成从小阅读的习惯。

  现代研究证实,自然活动能有效降低人体压力激素水平。译林出版社“天际线”品牌推出的《四季野趣:拥抱自然的110件小事》,正是一部按四季编排的实用指南。它远非简单的活动清单,而是针对“自然缺失症”的都市疗愈方案。

  这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倡导触手可及的日常联结。书中的活动无需远行跋涉——春日赏花、种菜,夏日露营、赏云,秋日打太极、放风筝,冬日观星、漫步松林……通过深度体验身边自然,读者能缓解现代生活引发的焦虑与抑郁,并培养关爱地球的意识。书中百余幅精美手绘插图,更将落叶纹理、清晨光线、云朵姿态等日常被忽略的诗意无限放大,无声诉说着:美好的自然,就在我们身边。

  讲座中,王西敏老师深刻剖析了现代人普遍面临的“自然缺失症”——屏幕时间挤压自然接触,导致身心问题,成人与儿童皆然。

  他特别指出接触大自然时容易走入的误区:“很多人以为在城市生活中无法接触到自然世界,其实,亲近自然无需专门时间或特定地点。在当地花大量时间进行户外探索,比远途旅游更能培养与大自然的联结。”这种联结,可以是上学或通勤路上留意一朵野花的绽放,午休时感受五分钟阳光的温度,甚至是为绿植浇水时指尖触碰土壤的瞬间。“人与地方之间的纽带,可以促进个人与当地环境建立更为深厚的联系。”

  王西敏尤其强调:“感受大自然的美,无需成为专家。”不知道草木鸟兽的名字无妨,《四季野趣》中的赤足健走、开窗观景、沐浴月光、野餐等活动,都是体验自然之美的绝佳途径,简单易行。

  《四季野趣》中的许多活动,天然适合亲子共同完成。王西敏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指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探索和吸收尽可能多的世界经验,而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玩耍,能够充分满足这一需求。周末在小区“寻宝”(收集不同树叶、石子),或在窗台共育一盆绿植,都是宝贵的自然启蒙和亲子互动。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能冲刷日常压力,让钢筋水泥中的人们汲取自然养分,重获内心平静与专注。持续关注身边最微小的自然存在,便能生发对家园的关切与回馈之心。

  如何重拾人与自然的联结,《四季野趣》提供了一种即时可行的替代方案。它不要求远行,而是邀请我们:停下脚步感受微风,放下手机仰望云卷云舒。

  “《四季野趣》这本书特别有意义的地方在于极强的可操作性与生活融入性,” 王西敏总结道,“精美的插画与清晰的季节指南,让独居青年、忙碌上班族或带娃家庭,都能找到足不出户或近在咫尺就能实践的灵感。”

  目前,“心游天际,阅见自然”主题图书展正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四楼举办。展览融合图书插图、自然标本、视听材料等,集中展示译林出版社“天际线”品牌的全套精品自然图书,带领读者深入领略万物之美。(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