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29日电 (记者 王笈)上海美术馆年度大展“上海现代”28日开幕,通过“红色烂漫”“摩都日常”“海上新潮”三大板块,集中呈现木刻、宣传画、建筑、设计、油画、国画、摄影、 电影、漫画、音乐等多元媒介作品600余件(组),全面解析上海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基因和文明密码。

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前沿阵地,上海的现代化历经三个阶段的历史蜕变——被动接纳阶段、主动探索阶段、自主创新阶段,每一阶段都烙印着时代精英的觉醒、艺术形式的革新与社会观念的裂变。策展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翔指出,“上海现代”打破传统历史叙事的线性逻辑,构建了一个多维、互动、充满张力的辩证结构;以“先锋性”“混杂性”“流动性”三大核心特征为经纬,巧妙地将上海现代化历程解构为三个既独立又互文的板块。
第一板块“红色烂漫——从精英觉醒到大众共鸣的先锋性开拓”集中展示了充满浓烈情感且与上海链接颇深的木刻、宣传画、连环画等艺术形式。经典木刻《抗议》《阿Q正传》以黑白分明的刀锋,刻画出民族的不屈抗争;艺术名家沈柔坚《勤劳起家》以炽烈的红色和饱满的构图,刻画出劳动人民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

第二版块“摩都日常——从市井烟火到全球叙事的混杂性共生”通过建筑、设计、漫画与电影,解析这座城市独特的“混杂性”现代特征。海派家具静默伫立,以考究的形制与流动的设计语言,悄然连接着往昔与未来;铁皮玩具、老唱片、露美高级成套化妆品带领观众重返“上海制造”的黄金年代。
而在“海上新潮——从文人墨戏到当代语汇的流动性实验”版块中,现代油画与海派国画共同诠释了海派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探索并重构自身的叙述模式。“东方之笔”张大千《番女掣厖图》罕见展出,笔法融合敦煌元素,描绘边疆女子与黑厖动静相映;吴昌硕、吴湖帆、任伯年等海派巨擘的经典之作也亮相展厅,庞薰琹《菊花倒影》《蕉叶水渠》等代表作首展于沪。

2004年至2005年,上海曾与慕尼黑合作推出“上海摩登”展,以浓郁的沪上风情惊艳欧洲;20年后,“上海现代”以全新面貌回归故里,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上海摩登联合策展人、上海现代策展顾问郑胜天指出,“现代是上海永不停歇的脚步,人们只有在上海,才能真正读懂现代”。
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上海现代’展览深刻回应了如何在融合全球视野的同时坚守文化本体这一时代命题。上海以自身的艺术实践启示我们,现代性并非单一终点,而是一场多元、开放的重新书写;真正的国际视野,恰恰源于深厚的文化自信与人民立场。”(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