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0日电(缪璐 王一茗)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一部由曾任教职的著名媒体人创作的小说集以其对当代生活的深刻洞察与哲学思考,成为沪上文化界关注的热点。
据悉,这部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短篇小说集《候鸟》,系国家一级导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文龙出版的第16部著作。全书收录了其近年来创作的七部中短篇小说,内容关注当下,聚焦小人物,弘扬真善美,充满烟火气。作为张文龙创作生涯的最新成果,此书沉淀了其跨越教育、媒体与文学界的独特阅历,笔触直抵当代生活肌理。
师者传道:教育初心永不改
43年前,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张文龙踏上讲台,在本市一所区教育学院执教中文。这段教师经历塑造了他理解人性的独特视角,培育了他“俯身倾听”的创作态度。

1983年,他通过招聘考试进入上海市广播电视局,成为上海电视台名牌栏目的一线编导,开启了辉煌的媒体生涯。师者的人文情怀始终贯穿于他的创作中,丰富的媒体经验成为他观察社会、汲取创作灵感的宝贵财富。正如他所言,教育工作的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文学与教育一样,都是塑造灵魂的工作”。
心无旁骛:跨界创作结硕果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张文龙始终笔耕不辍,横跨影视、戏剧、小说、诗歌等诸多领域。他不仅是成就卓越的国家一级导演(曾任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席导演),执导作品曾获“星光奖”“金鹰奖”等国家级奖项四十余项,还身兼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多个国家级协会会员,亦曾任第十、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常委、文艺委员会主任等职,也是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委。

他先后创作了五六十部戏剧剧本,著有《汤团王》《浪迹天涯》《风铃》《浦江遐思》等16部文学作品,创作总量超七百万字。其中,大型滑稽戏《光明使者》巡演全国获“演出超千场奖”,沪剧《女人的眼睛》由央视全国直播并获一等奖,网络大电影《代驾血谜》荣获第20届好莱坞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短片金奖,多部作品在喜马拉雅平台获得近十万听众喜爱。
疫情期间,他在照顾家人之余还创作了1200余首诗歌,其中800首结集为《枣树斋集》出版,展现出惊人的创作力。
这些作品凝聚了他从教师、导演到作家的跨界智慧,彰显出一位文艺多面手四十余载笔耕不辍的精神风貌。
老有所为:文学创作续新篇
书名《候鸟》意蕴深长,象征人类对温暖与光明的共同向往。这部创作于疫情期间、约18万字的小说集,收录的七部作品如同一幅幅精细描绘的浮世绘,聚焦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命运与情感波澜。
其中,《脸面》以其亲自执导的《加油!好男儿》选秀节目为背景,揭露行业内幕;《候鸟》关注现代家庭关系,讲述一对老人对子女失望后驾房车追寻自我的故事;《邂逅》再现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中两岸学子携手护旗的爱国情怀。此外,关注大龄白领婚恋问题的《手留余香》,以及《永远长不大》《拜师》《修车匠老程》等短篇,均以冷峻笔触直指人心,于真实故事中映现人物的幽微光谱与艰难抉择。
上海作家协会外联部干部徐大隆在序言中评价道:“当我一气读完《候鸟》合上书页时,仿佛能看见无数个'候鸟'般的身影在眼前掠过——他们或许正经历寒冬,却始终朝着温暖的方向振翅。这部作品是文龙兄献给文学的厚礼,更是献给每个热爱生活之人的慰藉。”

据悉,该书首发暨读书交流会于上海书展期间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行,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指导、上海浦东图书馆主办、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浦东分会和上海浦东领航文化工程研究院共同承办。发布会上,张文龙向上海浦东图书馆捐赠了新书,馆方向其颁发了捐赠证书。与会嘉宾认为,他以笔墨为课堂,于立德立言中躬身实践,方寸之间,亦有大爱,其毕生实践正是对教师节精神最深刻的致敬。
在信息爆炸、思潮碰撞的当下,这位资深媒体人以其独特的生命体悟和不变的创作初心,为读者提供了一部部审视时代、关照内心的文学佳作。正如候鸟欢喜沐光而行,张文龙用他的笔触,继续在文学的天空中振翅高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人生真谛。(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