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1日电(李秋莹)2025巴黎设计周于本周拉开帷幕。作为巴黎设计周 FACTORY 主展场的常设项目,中国创新馆China Creative Pavillion(CCP)也盛大开幕。近日,组委会工作人员在上海介绍相关情况。
本届CCP中国创新馆以全新策展主题“Wéi (Oui) 为”为核心 ,聚焦中国设计的哲学内涵与实践力量,以六大主题为线索,汇集40余家来自中国家具、器物、珠宝、材料、非遗以及女性艺术多个创新领域的参展机构,以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全维度地向世界展现一场融合东方哲思与法式肯定的设计对话 。开展首日起,现场便迎来络绎不绝的人流,从专业观众到国际媒体,从设计爱好者到艺术藏家,大家在500余平米的场馆中观赏、触摸、感受、询问,与参展设计师及品牌进行了积极友好的对话交流。
“Wéi 为”:一场跨越东西方的设计叙事
“Wéi”这一核心字,既是汉语中“有所为”的能动性哲学,也回应着法语“Oui”所代表的开放与自信 。展览通过具象化的设计作品,将“Wéi”解构为“行动之力”、“未来之境”、“见微知著”、“全链创新”、“非遗新章”和“生长之力”六个维度,旨在向世界证明,中国设计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持续“有所为”的文明力量 。
六大主题单元深度解析:设计之“为”的多元表达
本届展览汇聚了四十余家品牌、设计师及艺术家,通过精选作品全面呈现中国设计的创新面貌,其中包括多个全球首发或海外首发的作品。
“为”行动之力:“为”是设计的初心,是教育的使命。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携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峰五校、晋江及相关产业链,以“为”的理念构建中法设计教育与创新实践的交流桥梁。在11位/组设计师的创作中,观众将看到从AI辅助设计到非遗转译的多维探索,感受设计如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文化共创的引擎。

“未”未来之境:“未” 是尚未抵达的远方,是蓄势待发的可能。该单元集结8位中国最具先锋意识的当代设计师与艺术家,探索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思考与实验性创作。
“微”见微知著:以“细微处的文化洞察”为核心,通过“以小见大”逻辑实现传统美学与当代设计的跨维度转译。展览集结9组设计师/品牌,通过器物、香氛与首饰等精微之作,传递出文化与情感的细腻之美,让观众在细微之处感受设计的力量 。
“维”全链创新:材料创新是设计进步的基础与核心,该板块集结了5家材料企业,系统性地展示了设计如何贯穿从材料研发到商业应用的全过程,体现了中国材料创新赋能产业升级的系统性力量 。
“巍” 非遗新章:非遗创新与当代化板块的设立,旨在探索非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探讨当代设计如何激活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语境中续写文化新篇 。今年,共有4家企业在这一板块展示其创新成果。
“蔚”生长之力:CCP首次聚焦中国女性创新力量的表达,这一单元由颜宓女士策展,汇聚了7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家/设计师/决策者,以编织、陶瓷、风筝等多样媒介展现女性独特的创造力与美学视野。让她的创造力,连接上她的决策力,成为这个时代最具穿透力的突破力量。

展望未来:中法设计交流新篇章
CCP中国创新馆项目总策划高健维表示,本次展览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中国审美与中国创新“走出去”的制度化机制 。它促成中国设计师与国际品牌的深度联结,也为国际设计师与中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启全新路径 。通过这个平台,中国创新的实力将能被世界看到,进一步推动中法设计资源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
展览开幕当天,M&O国际战略总监,巴黎设计周总监 Franck MILLOT ,CCP项目总策展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同济大学设计学科带头人娄永琪教授,项目总策划高健维,巴黎设计周中国战略合作项目代表苏欣绚,主策展人、MY STUDIO米曰工作室创始人颜宓,同济大学设创学院代表张雪青副书记,项目组委会成员王杨、莫娇、赵世笺、郁新安,参展设计师与设计品牌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