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4日电 (记者 王笈)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协办的《轻松上学:亲子沟通心理指南》新书发布暨签售活动13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围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亲子沟通”展开分享,为百余位家长读者破解孩子“上学难”的困扰。

《轻松上学:亲子沟通心理指南》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团队编写的亲子沟通指导用书,也是健康科普品牌“600号心理”系列的最新力作。该作延续了前作《轻松上班》的实用风格,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出发,拆解了75个家庭常见的养育关键词,涵盖情绪管理、学习适应、社交引导、性教育等七大核心主题。全书从儿童青少年个性、依恋模式、心理韧性等潜在影响因素入手,通过“真实场景+心理解码+高情商话术”的结构,为家长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亲子沟通指南,帮助孩子应对上学焦虑、拖延磨蹭、人际敏感等问题。
“专家团队在常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经验和技术基础上,从现象和表现入手,循序渐进地分析孩子的心理背景,提供应对思路和策略。表面看并非在谈‘上学’这件事,但细读后会发现处处都跟‘孩子上学’有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600号心理”总主编谢斌指出,孩子“拒学”背后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多因素交织的结果,而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从系统视角出发,让每个‘利益相关者’——家长、老师、孩子都能找到行动方案”。
活动现场,家长读者们踊跃提问,围绕“孩子沉迷手机”“孩子不愿沟通”等具体问题与专家深入交流。本书主编之一的曾庆枝以典型的青春期亲子对话场景为例,指出许多家长习惯用“考得怎么样”“为什么晚归”等封闭式提问开启对话,反而将孩子推向沉默。“亲子沟通不是信息收集,而是情感的双向流动——当家长说‘你今天看起来很累’,孩子才会意识到‘我被看见了’。”
“错误的沟通像在‘筑墙’,而科学的方法是‘搭桥’。”本书主编之一的李黎分享了书中提到的“沟通三步法”,通过观察孩子状态、表达共情、询问需求,引导孩子逐步建立起对家长的信任。“破解‘上学难’的关键在于亲子沟通,书中的‘家长工具箱’提供了从‘角色互换游戏’到‘非暴力沟通话术’等20余种实操工具,帮助家长用科学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敢于主动分享校园生活的困惑与喜悦。”
作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打造的科普品牌,“600号心理”系列现已推出《家庭情绪养育》《青少年抑郁照护者指南》《轻松上班》等多部畅销书。(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