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 10 月 15 日电(李秋莹)近日,《消失的牛马:埃及大转折时代的动物》由光启书局出版。该书讲述了在19世纪的埃及,随着人类社会从早期现代向现代转型,以牛马为代表的动物也迎来了命运的转折。作者阿兰·米哈伊尔,历史学家,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研究领域为中东、奥斯曼帝国、埃及、环境史、医学史等,代表作包括《奥斯曼的树下:奥斯曼、埃及和环境史》《奥斯曼埃及的自然与历史:一部环境史》《上帝的阴影:塞利姆苏丹的帝国与现代世界的塑造》等。本书是光启书局“动物与人”丛书(陈怀宇主编)之一。
阿兰·米哈伊尔是研究奥斯曼帝国史的专家。在本书中,他选择19世纪的埃及作为研究对象。当时的埃及与奥斯曼帝国有密切关联,它原本是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最重要省份之一。但是在19世纪,埃及迎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从早期现代的传统省份,转变为中央集权的现代官僚国家;它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商业化、城市化的社会。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人与动物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到后来动物的作用逐渐削弱。米哈伊尔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变化,因而以动物的命运转折作为切入点,以此来考察19世纪埃及、奥斯曼帝国乃至所有早期现代国家的转变。
米哈伊尔选择了三种动物,即家畜、狗和奇珍异兽,分别对应村庄、城市和帝国三种环境。在村庄,以牛马为代表的家畜曾经是重要的劳动力和资产的象征,由于19世纪初的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危机,家畜数量减少,而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许多人失去土地,于是失去土地的人类沦为待价而沽的劳动力,而家畜不再是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在城市:狗曾经活跃在街道上,起到了清理垃圾的作用,它们的喂养也得到鼓励。但是自19世纪以来,随着农村人口的移入,城市人口膨胀,狗被认为是疾病的源头,从而被清理和驱逐。在帝国,大象、狮子、长颈鹿等奇珍异兽一直是权力的象征,是印度洋世界君王之间交换的礼物。19世纪以来,随着动物园等机构的兴起,奇珍异兽成为商品,形成了跨国的的动物贸易,埃及被卷入资本主义全球市场,成为动物从印度洋世界运输到欧洲的中转站。
本书是一部重新审视埃及、奥斯曼帝国乃至中东历史的著作,但是其着眼点在于动物这个巧妙的角度,因而为历史书写贡献了新的维度。作者认为,过去人类的历史忽略了动物,然而人类和动物都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是历史上许多现象里最具有意义的一种。人与动物的关系映照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动物所面临的遭遇也有可能发生在人类身上。社会的转型变化,导致牛马等受支配动物“消失”在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之外,这样的境遇未尝不会发生在人类自己身上。(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