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专家援藏:海拔3800米的生命守护
2025年07月25日 10:45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25日电(记者 陈静)记者25日获悉,上海援藏医疗队第十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医生颜士岩圆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医疗工作,载誉归来。

  三百多个日夜的坚守,见证了包括颜士岩医生在内的新华援藏英雄干部们以实际行动在4000公里外的3800米高原诠释“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据介绍,第十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的“传、帮、带”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中,新华医院专家以医者仁心在藏区继续谱写着民族团结的温暖赞歌。

  高原地区疾病谱与平原存在显著差异。以消化内科为例,科室43张开放床位中,约80%为各类肝病患者,其中重症及终末期肝病占比突出,其余主要为消化道出血(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Mallory-Weiss综合征为主)、重症胰腺炎、肝包虫病及结核感染等,日均危重患者维持在5-6例。援藏医疗队系统性地开展了疾病谱分析,重点突破临床诊治难点。

  颜士岩医生成功救治多例危急重症,其中包括: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妊娠期急性肝衰竭伴IV期肝性脑病患者、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肠系膜静脉血栓及小肠绞窄患者,以及多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伴失血性休克病例。

  2024年8月,为推动“西藏(西部)消化疾病(肝病)诊疗中心”的建设,新华医院与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签订了长达三年的合作协议书,包括消化内科颜士岩医生在内的援藏医务人员,不怕吃苦、不畏艰难,为提高日喀则地区消化疾病(肝病)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4年7月28日,颜士岩告别上海,辗转拉萨,最终抵达此次援藏工作的目的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初至海拔3800米的雪域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便给颜士岩带来了严峻挑战: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症状接踵而至,夜间严重的低氧血症更使他辗转难眠。当面对当地医护人员求知若渴的眼神,看到患者及家属充满信任的目光,所有一切困难都化作了前行的动力。

  让颜士岩医生尤为难忘的,是一位长期受高胆红素血症困扰的年轻患者,经诊断为Gilbert综合征并实施规范治疗后,其胆红素水平完全恢复正常——这不仅是日喀则人民医院首例确诊的Gilbert综合征病例,更让患者重获健康容颜。

  颜士岩始终相信,“输血”和“造血”同样重要,他毫无保留地将专科知识教授给当地医生的同时,带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开拓科研的疆土。在临床带教方面,颜士岩累计开展消化系统疾病专题培训16场,相关讲议将汇编成册作为科室的学习资料长期留存。在他的细心指导下,当地医师已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疗,并合作发表多篇科普文章、SCI论著1篇。

  在颜士岩医生的指导下,日喀则人民医院的消化内科在科研工作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功申报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组团式援藏医疗项目、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内科技合作项目《日喀则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风险预测模型建立及干预策略研究》,并协助完成首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高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铁死亡机制及其与低氧环境的关系研究》)。此外,消化内科还荣获"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先进科室"称号,这是该科自2019年以来首次获此殊荣。

  他结合高原疾病特点,与科室同仁共同编撰《高原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及进展》专著,为提升当地医疗水平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带不走的财富"。(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