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医疗机构开设长寿门诊 多学科协作、国际标准本土化、AI加持
2025年08月20日 17:14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20日电(记者 陈静)随着老龄化不断加深,如何有质量地生活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在提到‘长寿’时,我们强调的是‘健康长寿’。”上海曜影医院全科医生严轶文20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平均女性有约10年、男性有约7年处于失能或衰弱状态。“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晚年生活——无法自由活动、认知功能下降、生活质量低下。”严轶文直言,希望帮助人们在延长生命的同时,尽可能延长健康寿命。

  在近十年的健康管理实践基础上,经过逾一年的准备,曜影医疗探索开设长寿门诊。记者了解到,该长寿门诊汇集心血管、内分泌、神经内科、运动医学、营养、睡眠医学等多学科团队,结合分子与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先进影像与数字化平台,引入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的长寿医学理念和先进的慢病与抗衰管理模式,为民众提供科学、系统、个性化、可验证的医学级长寿管理方案。上海曜影医院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史浩颖博士表示,长寿门诊将立足国际医学标准,汇聚全球前沿科技与多学科智慧,以数字化与AI为引擎,将长寿医学真正落实为一场多学科的接力。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教授表示,长寿医学仍在快速发展,公众兴趣高,研究向实践转化并不容易,门诊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恰恰需要我们医学界、产业界与监管、学术机构携手共建:共同的临床标准、共享的研究资料库、可复制的质量改进经验,把‘先进经验’变成‘可推广的路径’。”邬惊雷指出,曜影医疗作为严肃医疗机构开设长寿门诊,实现多学科的深度协作,在对标国际标准的同时将国际标准本土化,并探索使用数字化与AI,这些都是可贵的尝试。

  在采访中,关于健康长寿,严轶文直言健康老去的核心包括:不要生病、晚生病,卧病时间少,失能时间少。“我们重视全面评估和检测的价值。”她介绍,具体包括身体机能检测、疾病风险预测、前沿生物标志物与炎症评估以及数字化追踪与生活方式管理。这位专家表示,身体机能检测,包括运动心肺功能(如:最大摄氧量 VO2max)、肌肉量、握力、平衡能力等,这是常规体检通常缺失的。这些指标对维持活动能力和预防衰弱至关重要。比如:了解中年人的最大摄氧量有助于综合评估人的心肺功能,避免运动猝死。

  据悉,疾病风险预测,尤其需要重点防范影响寿命和生活质量的两大类疾病——肿瘤和慢性病。她表示,慢性病控制不好,后期并发症(如脑梗、心梗、心衰、慢阻肺)会导致失能;肿瘤患者会常因治疗副作用(肌肉流失、骨质疏松)提前进入衰弱状态。

  据了解,长寿门诊会关注一些与衰老相关的前沿生物标志物,如生物学年龄、身体炎症水平等。据悉,慢性炎症会加速衰老。

  “我们的干预不是追求颠覆性的改变,而是基于个人情况,在营养、运动、心理等方面进行‘小步迭代’,逐步优化民众的生活方式,最终帮助其养成可持续的健康习惯。”她指出,最重要的是形成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

  在采访中,作为全科医生的严轶文特别强调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她直言,健康长寿管理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早开始,获益越大,能更有效地实现“健康老去”。在她看来,人到中年(40岁-50岁)是一个关键起点,此时开始系统管理,对实现健康老年目标非常有益。当然,对老年人来说,“现在开始也不晚”。

  对于肿瘤康复者健康长寿需求,这位专家表示,当肿瘤治疗稳定后,长寿门诊团队可与肿瘤科医生协作,帮助改善患者治疗后的衰弱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在不少人的心中,“养生”就能“长寿”,如何理解“养生”与“长寿”的关系?严轶文直言,“养生”常被狭义理解为“进补”,比如:吃保健品等。科学“养生”的内涵不仅仅是“加法”(补什么),更重要的是“减法”和“调整”,即:戒除明确有害的习惯,比如:吸烟、过量饮酒、高糖饮食。

  现代医学则更倾向于对应广义的生活方式医学(Lifestyle Medicine),即:通过优化日常生活习惯来维护健康。“加法”还应该增加有益活动,包括增加运动、增加优质睡眠、增加蔬菜水果摄入等。

  在采访中,严轶文表示,实现健康长寿要吃好、睡好、动起来、放下来,看似简单,但需持之以恒。百岁老人常有“该吃吃、该睡睡、心放宽”的特质。“积极乐观、懂得放下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助力。”她说。(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