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21日电(记者 姜煜)8月20日,由北京中健联健康服务促进中心与北京中西医慢病防治促进会联合主办,宸汐健康承办的“商业健康保险与创新药械多元支付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并得到了战略合作伙伴辉瑞中国,合作伙伴阿斯利康、赛诺菲、勃林格殷格翰、诺华、再鼎医药、罗氏制药、远大医药的大力支持。

本次论坛聚焦商业健康保险和创新药械多元支付议题,邀请政策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和多家头部药企、保险公司、TPA公司的重磅嘉宾参会,共同探讨如何在探索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的同时,兼顾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与成本管理,并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构建多元支付新格局 需医保商保协同发展
今年以来,国家为推动创新药的发展,尤其是解决其可及性问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力图打通高值创新药的“最后一公里”。

北京中健联健康服务促进中心副会长濮亮在致辞中表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福祉,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构建支撑创新药械发展的多元支付生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认为,破解创新药支付这一难题,需要凝聚各方智慧,构建完善我国多层次、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多元支付新格局。
在主题演讲环节,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健指出,国际上的管理准入协议(MEAs)模式——如英国NHS药品返利计划、美国PBM药品福利管理模式、加拿大pCPA联合谈判机制等,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可借鉴的模式。在中国,也涌现出疗效保险计划、金融分期、慈善赠药、医保后长程计划等创新模式。针对中国实践,他建议推动医保、商保、药企及医疗机构间的深度合作,探索“价格支付上限”和“数量支付上限”两种风险共担路径,提升创新药的支付能力和可持续性。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张璐莹表示,中国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二大药品支出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创新药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她指出,在基本医疗保险难以全面覆盖所有创新药物的背景下,商保支付是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创新药目录的推出,标志着商保深入参与创新药战略性购买的开端,将促进保险行业和医药产业走向融合发展、相互支撑。
健睿康诺咨询业务负责人黄东临表示,尽管我国建成了覆盖14亿人的全民医保体系,但基本医保体系保障有限,难以负担高价创新药。破解之道在于构建“多方风险共担、数据互联互通、支付工具创新”的可持续生态圈,其中商保是撬动生态的关键支点,而政府需在政策设计、数据开放与跨部门协作中发挥核心作用。


国家近期密集出台政策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落地,为创新药发展注入新动能。宸汐健康首席医药官王正珏建议,应通过政府部门、保险公司、制药企业与生态伙伴的四方协同,在多层次保障体系下构建“健康险-药企价值共生体”,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从传统的“经济补偿者”转型升级为集“健康管理、支付创新与生态整合”三位一体的价值体系。
展望未来蓝图,他提出,应重新构建创新药全生命周期支付体系。该体系通过准入、支付、患者管理及研究四大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从药品研发、上市到支付的全链条支持,系统性提升创新药的可及性与保险服务的可持续性。
“双目录”机制即将落地 为创新药保障能力扩容
首场圆桌论坛聚焦“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落地实施的关键路径与实践探索”,由黄东临担任主持人。泰康在线副总裁兼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丁峻峰、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人用药品事业部创新准入负责人朱娅莉、复星凯瑞(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准入与公共事务副总裁汪祥宁、赛诺菲(中国)罕见病患者生态体系负责人陶然等嘉宾围绕商保创新药品目录实施、实践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讨论。

与会嘉宾表示,希望即将落地的商保创新药目录能覆盖更多超适应症用药和原研药,为不同参保人群提供更具差异化的保障。未来,应推进医保目录与商保创新药目录在定价机制、准入顺序、支付方式等方面实现更高效衔接,既保障医药企业获得合理的商业回报,激励创新投入,也确保患者能够尽早用上、用得起创新药。在实施过程中,还需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完善价格保密机制等配套措施,为“双目录”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险企与药企深度合作 平衡创新药可及性与商业可持续性
随后的第二场圆桌论坛,由宸汐健康医药事业部总经理余晶逸主持。太平洋健康险副总经理郭超,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总精算师丁雯,阿斯利康(中国)创新支付负责人谈柯宏,远大医药创新准入负责人程浩等嘉宾围绕“商业健康险中创新药支付的风险测算机制的探讨”展开交流分享。
与会嘉宾指出,与特药相关的保险产品通常会用保司数据、医保数据、药企数据和海外研究数据作为定价基础,再对产品定价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实现保障的可持续性。保险公司会先行先试,不断迭代产品,并与药企探索真实世界的疗效价值,共同推动创新药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在险企和药企的合作过程中,双方也需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与价格保密机制,明确数据使用边界,为可持续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