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斥资11亿元 跨国企业在沪打造ADC新生产大楼探索跨境分段生产
2025年09月08日 18:03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8日电 (记者 陈静)创新型全球医疗保健公司总投资约11亿元人民币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新生产大楼项目8日在上海正式开工。

    作为国家首批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试点之一,第一三共的该项目将扎根中国市场,建设ADC本土化产能基地,大幅提升ADC创新药物的本土化供应能力,这是该企业在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彰显了其深耕中国的坚定信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创新性地支持跨国企业将生物制药生产流程拆分、布局于国内外不同基地。在这种跨境分段生产模式下,企业将在浦东新区聚焦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实现全球技术与本土需求的有效衔接。该项目还致力于构建“跨境分段生产规模化”的实践模型,为全球生物制药跨境合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路径。据悉,这成为中国推进生物医药制度型开放的一次有益实践,为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深化制度型开放提供重要参考。
今日开工建设的ADC新生产大楼在供应链、创新技术落地和跨境协同方面具有多重示范价值。在供应链层面,ADC新生产大楼的落地将切实提升创新药物在中国的供应可及性和规模化能力,为患者提供更稳定的治疗保障;在技术创新层面,该项目全程采用全球统一的前沿平台和质量管理体系,推动本土生物医药产业向国际高标准迈进。
近年来,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密集出台多项重磅政策吸引外资,通过深化制度型开放、鼓励先进生物医药生产模式的创新探索、完善创新药支付体系等政策和措施,为外资企业打造了优质的发展环境。上海作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之一,通过完善产业生态、简化审批流程、整合创新资源等系列举措,为外资医药企业的创新技术落地与产能布局提供全周期支持,推动跨国企业在华投资建设ADC新生产大楼,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新建的ADC生产大楼将充分整合跨国企业的ADC技术平台优势,推动前沿创新技术与本土临床需求的深度融合。“全新的ADC生产大楼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加速创新疗法落地的关键引擎。通过提升产能与保障供应稳定性,我们能更快速、更高效地推动ADC突破性疗法惠及中国患者,精准响应日益增长且多元化的治疗需求。”第一三共执行董事、全球技术单元负责人柏瀬裕人博士当日强调。
据悉,抗体偶联药物(ADC)是通过连接抗体(或抗体片段)与化学药形成的复合药物,具有靶向递送和高效低毒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变化,肿瘤的整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仍存在未满足的医疗需求。ADC技术通过精准靶向递送机制,能有效弥补传统治疗的局限,本土化生产将让更多中国患者及时受益于这一创新疗法。
自二十世纪80年代起持续深耕中国市场,从早期引入原研产品,到完善研发、生产、销售等核心职能,企业逐步实现在华业务的全链条布局。据了解,随着ADC新生产大楼的开工,企业将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贯通“研发-生产-供应-销售”的能力闭环,迈向“深度本地化”。
展望未来,第一三共中国总裁林美智雄表示:“企业将持续深化本土化战略布局,扩大创新药物可及性。”(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