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四秩春秋砥砺行,浦江潮涌见初心。值此上海海外联谊会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我们向海内外海联会成员发出诚挚邀约,共同书写一部属于奋斗者、建设者与追梦人的集体记忆。这些故事里,有服务上海改革发展时挥洒的汗水,有中外文化交流中架起的桥梁,更有海内外同胞携手同心、共绘发展蓝图的赤诚。它们不仅是个人与城市交织的成长轨迹,更是海联会职责使命的生动注脚。我们以“我和上海的故事”为主题,邀您共同翻开这份承载记忆、饱含温度的集体长卷,让四十年峥嵘岁月在笔墨间流淌,让每一份赤子之心在文字中共鸣。(注:征文按投稿时间顺序刊发)
是“成长与启发”的故事
作者:崔天佑(上海海外联谊会理事)
初识上海,是在我二十多岁的年纪。2018年,我先后在复星国际中国动力基金、中金资本、中金佳成医疗投资组担任分析师,之后又在弘晖资本担任投资经理。那几年,我穿梭于陆家嘴的写字楼与会议室之间,接触到国内外前沿的金融理念,也见证了上海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专业、高效与包容。无论是对兆维科技等医疗项目的投资决策,还是是与创业者的长谈,上海都以一种特有的节奏和胸怀,让我在专业能力与视野上快速成长。

返回澳门后,我仍旧与上海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澳门联会,我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每一次的交流,都不只是形式上的问候,更是思想与经验的相互借鉴。2025年6月,我随广州市政协前往沪杭进行调研,考察了跨境金融机构,数字交易平台和科技企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长三角地区的开放与创新活力。
对我而言,上海海外联谊会不仅仅是一个联谊的平台,它更像是一座桥梁,将我与这座城市的情感、事业和使命紧密相连。从2020年到2025年,我参加的一系列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海联会在凝聚共识、促进交流方面的独特作用。它让我看到,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与上海同频共振,就能共同谱写时代的篇章。

站在今天回望,上海与我的故事,是关于“成长与启发”的故事。这座城市教会了我专业规范,同时也激发了我思考如何将自身优势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作为广州市政协澳门界别委员、澳门科技大学的校董以及澳门创投协会的副会长,我期望能够促进沪—穗(南沙)—澳三地在数字货币、离岸基金、绿色金融等领域的深度协作,共同构建一个“资金在上海集聚、项目在南沙落地、网络通过澳门延伸”的立体合作格局。

展望未来,我期望海联会继续发挥广结善缘、促进合作的角色,成为连接世界与上海的坚实纽带。我亦愿意用自己的资源和经验,推动更多葡语系国家与中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创新与机遇在这条“上海—澳门—葡语国家”的通道上自由流动。四十年,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是厚重的历史;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是精彩的一章;对我个人来说,是与上海携手共进的荣幸与自豪。祝愿上海海外联谊会在未来的时光里,继续书写出更多动人的故事。(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黄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