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26日电(记者于俊)由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的“2022房地产及物业上市公司测评成果”26日发布。同时发布的《2022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显示,房地产行业规模增速持续放缓,调控杠杆初见成效;相关房企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运营效率稳中有升。
作为国内有关上市房企综合实力最重要的专业测评研究成果,《2022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揭示了上榜10强的房企排名出现变化:万科继续蝉联榜首;保利发展、中国海外发展位列第2、3名,排名较上年均有提升;碧桂园位列第4;华润置地、龙湖集团、招商蛇口、新城控股紧随其后,排名较上年均有提升;金地集团、旭辉控股集团位列第9、10名,为2022年新晋10强。
本次测评的研究对象为沪深上市房企94家、在港上市房企60家以及海外上市房企1家,合计155家。与2021年相比,纳入测评的上市公司总数净减少40家。新增3家,其中1家为2021年新上市房企。剔除43家,剔除原因包括企业经营风险较大、逐步退出房地产行业等。
据核心测评指标:2021年上市房企总资产规模均值为人民币(下同)1549.12亿元,较上年有所下降,房地产开发收入均值为294.79亿元,较上年略有上升;绝对指标净利润均值为25.19亿元,相对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3.04%,均较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偿债指标方面,净负债率均值较上年下降7.39个百分点至87.68%;经营效率稳中有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均值较上年有微升。
整体而言,中国上市房企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资本市场地产指数震荡下行,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以2021年12月31日收盘价计算,申万房地产行业指数全年累计下跌12.94%,恒生中国内地地产指数全年累计下跌30.61%,两地房地产板块总体走势均较大幅度弱于大盘。上市房企每股收益平均值明显缩水。
运营规模增速持续放缓,总资产均值增速近5年来首次为负。2021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商品房销售金额达18.2万亿元,同比增长4.8%。在“房住不炒”和“三稳”政策的影响下,行业整体规模虽小幅上涨,但增速持续放缓。

盈利空间有所收窄,各项指标均有下降。2021年,上市房企营业利润均值42.81亿元,同比下降18.41%;净利润均值25.19亿元,同比下降21.70%;净资产收益率均值3.04%,较上年下降5.74个百分点。在上市房企中,有11家净利润超过100亿元,占比6.96%;25家出现亏损,占比15.82%。
系列调控杠杆使房企更加重视现金管理,偿债能力提升初见成效。在“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等多项政策出台的背景下,2021年融资环境趋紧。三季度政策持续收紧,部分房企引发债务问题,遭国内外评级机构多次下调评级。而四季度至今,多部门密集发声以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良性循环,防范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
2021年,上市房企纳税额均值为18.36亿元,同比下降约15%。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方面,各大房企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文化体育、抗疫救灾、文物保护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公益活动。

随着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注重提升创新能力、回归产品居住本质、加强多元业务发展、向管理要红利逐渐成为房企在艰难时期的发力点和突破点。为拓展收入,寻找多种盈利渠道、多元化的业务发展、努力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成为众多房企重要选择。物业管理板块依旧是多数房企的优选项,现金流稳定、集中度低、成长空间大的物业项目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
《2022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规模逐渐见顶,盈利空间较为狭窄,融资渠道需要疏通,行业面临较多挑战,需要政策引导以恢复信心、扭转悲观预期。国家最新推出的稳地产政策有利于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上市房企应从自身出发,精细管理、积极创新,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面对稳增长、稳市场的任务,努力发挥更大作用。(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