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2日电(高志苗)以“生物科学智能产业生态创新”为主题的2025生物科学智能产业生态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近日在上海举行。政府、学界、企业代表齐聚徐汇区漕河泾,共商人工智能(AI)与生物制造深度融合路径,推动未来产业升级。

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会长吴小东在致辞中指出,上海作为国家产业创新的核心承载区,正抢抓战略机遇、加快布局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新赛道。2023年,上海发布《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明确9项重点任务,推进5大领域发展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吴小东介绍,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作为上海市产业创新方面的联合型社会组织,先后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发起并成立上海市未来产业生物制造专家委员会,参与工信部和上海未来产业试验场“揭榜挂帅”申报等工作,举办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在生物制造赛道挖掘出了像康码生物、光玥生物、弈柯莱生物、昇合建物等一批合成生物领域企业的前沿优质项目,并为其提供从技术支撑到场景培育,以及融资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从而推进生物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为上海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提供有力保障和坚强支撑。
上海市徐汇区投促办主任田欣颖表示,当前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生态文明交汇处,科技创新已经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更可能成为破解持续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本论坛召开的宗旨是加快促进智能技术与生物制造产业的深度融合,徐汇正加速成为全球新一代AI+生物科学的前沿阵地。2024年徐汇区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已经达到1003亿元,加快布局细胞和基因治疗、AI医疗等高附加产业。
田欣颖强调,下一步,将铸牢现代化产业政策“四梁八柱”。2024年徐汇区出台了19项政策,其中6项是功能性政策、13项是产业政策。论坛主题相应的AI+医疗产业也有相应的政策,这些政策将全面带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7大领域产业蓬勃发展。培育合成生物、区块链、具身智能等“X”新赛道,抢抓产业核爆点,壮大新质生产力。

论坛现场同期举行了《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启动仪式。该蓝皮书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等机构联合编制,旨在系统梳理产业现状、精准定位发展需求,为政策制定与企业创新提供权威参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治国、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会长吴小东等嘉宾共同启动这一里程碑项目。
此外,《2025生物科学智能产业生态联盟合作》签约仪式同步举行,吸引镁伽科技、百图生科、临港漕河泾、迪赢生物等30余家单位加入。联盟将聚焦研发创新、能力共建与应用示范,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当前,生物制造已被列入中国未来产业培育重点。打造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是上海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与合作的重要举措。本次论坛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展示与生态联盟建设,为上海乃至全国生物制造产业智能化升级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