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3日电(谢梦圆)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2日在沪举办2025年上海二季度市场回顾媒体发布会,针对写字楼市场、零售商业市场、大宗交易市场、产业地产市场以及资产管理市场进行多维度的解读。
2025年二季度,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呈现量价继续承压。数据显示,本季度净吸纳量仅8.53万平方米,环比、同比分别下滑18.4%与67.6%。受新增供应冲击,市场空置率持续攀升,至季度末达23.6%;甲级写字楼平均租金承压下行,降至6.99元/平方米/天,环比跌幅1.9%。
供应端方面,二季度迎来4个新项目集中入市,为市场注入约24万平方米新增供应,核心商圈与新兴商圈各占2席。分别为浦东竹园板块的“世纪财富广场”、长宁核心板块的“AFA上海融侨中心”、浦东洋泾板块“恒基新岸商业中心”、闵行莘庄板块的“天荟云洲”,集中入市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压力。
展望下半年,上海甲级写字楼市场供应压力依然巨大。预计三四季度将有约百万方新增供应涌入市场,徐汇滨江供应量达25万方,浦东前滩、长宁核心及普陀等区域也均超过10万方 。在此背景下,区域竞争将愈发激烈,租金下行压力持续,市场分化格局进一步加剧。
戴德梁行中国区项目及企业服务部总裁魏超英表示,当前上海写字楼市场正处于深度调整与结构性重塑阶段,成本驱动型升级需求占据主导地位。在此形势下,区域分化趋势将愈发显著:部分核心区域凭借成熟的配套设施和产业集聚效应,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部分新兴板块则借助产业升级及政策红利,在细分领域孕育出结构性机遇。企业需精准把握自身需求,综合考量区域特性,在成本控制与空间升级之间寻求最优解,方能在市场新一轮发展周期中抢占先机。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研究内容主管Shaun Brodie表示,搬迁需求依旧主导写字楼租赁市场,而新租和扩租需求有限。上海政府近期陆续印发了若干措施,提出要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引导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推动本市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完善产业发展资金保障等等。如今,企业降本增效已成新常态,利好政策有望为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上海商业前沿热点围绕“场景突破、IP爆发、枢纽进化”持续发酵。路易威登于兴业太古汇启幕“路易号”概念空间,以19世纪硬箱历史为灵感塑造1600平方米巨轮造型,整合展览、文创零售与主题咖啡的复合业态,是全球第三座硬箱主题艺术地标。

泡泡玛特旗下Labubu系列驱动品牌营收爆发,2024年集团营收130.38亿元同比激增 106.92%,Labubu家族贡献30.4亿元占比 23.3%,其通过盲盒设计、IP生态化运营、沉浸式场景构建与社交货币传播破圈,为商场打造“少女经济圈”,提供流量转化范本。
虹桥枢纽商业也加速升级,话梅虹桥机场店打造复古机舱式“旅行产品线实验空间”,精选600+商品并设品牌共创区;名创优品虹桥火车站首店以高性价比救急商品补位,二者通过场景创新与选品定制,推动交通枢纽从“过站通道”向“消费新场”转型。
戴德梁行华东区商业部董事陈云九表示,二季度上海商业在政策赋能与市场迭代中,核心商圈租赁指标趋稳,非核心商圈体验型商业加速突围,前沿项目以场景突破、IP深耕以及枢纽进化重塑消费逻辑。展望未来,商业市场将步入分化升级新阶段,在此趋势下,戴德梁行商业部正通过上海机场集团旅客消费提振咨询、沪苏湖高铁线商业规划等项目,持续为枢纽商业的体验升维与价值挖掘提供专业支撑。
2025上半年,上海大宗物业交易市场以158亿元总成交额、37宗交易完成阶段性收官,尽管成交数据同比有所回落,不足往年同期一半水平,但市场正通过内外资策略分化、业态结构调整及投资渠道多元化,展现出上海作为独特市场的新机与韧性。
上半年上海内外资分化进一步加剧,内资展现出强劲逆势布局能力,以全数占比再创记录;外资机构策略性收缩释放优质资产,部分项目以折价形式加速流转,为投资者开辟配置窗口。(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