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暨国家“十五五”规划展望 专家研讨会举行
2025年10月26日 18:11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0月26日电 (赵心如 胡浡 许婧)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主办的“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暨国家‘十五五’规划展望专家研讨会”25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来自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方向、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展开研讨。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研讨会上发表致辞,他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了“十五五”战略任务,为国家擘画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也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为实现“十五五”规划目标,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当天,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科技自立自强与创新生态”“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改革开放与制度型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刘志阳介绍,此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学界与政策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旨在通过深入研讨四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与战略部署,为“十五五”时期的良好开局贡献前沿思考与智力支持。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关注到“十五五”规划特别强调“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他认为,要保持中长期稳定增长,需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扩容,促进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环节迈进。要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实现“投资于人”,通过教育与人力资本投入提高经济潜能。强调应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升级、稳步推进金融开放、防范系统性风险,在稳中求进中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韧性。

  围绕新发展理念的落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主席王战分别从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文化建设、开放发展和绿色发展五个维度提出具体建议。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他提醒要避免一哄而上,坚持适度竞争原则。他强调要注重系统集成,推动国际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协同建设,完善从风险投资到上市退出的完整金融支持链条。

  深圳市原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指出,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模式,要通过制度协同实现系统优化,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构建具有自我调节与持续创新能力的经济体系,并提出应构建多元化创新体系,兼顾国家战略与市场活力,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完善政策协调机制,提升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史晋川指出,"创新"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的关键词之一。新科技革命背景下,民营经济在创新驱动中的作用愈发突出。民营企业的创新,既有技术创新,也有商业模式创新,还有体制机制创新。政府应当平等看待各种创新活动,给予更多宽容和包容,以激发民营经济的创造活力和社会价值。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认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应对外部压力和内部约束的双重挑战,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系统的韧性和有序性,基本要求是在不确定性中保持自适应、在复杂性中实现自主可控,在矛盾冲突中达成协同共赢。

  北京市政府参事、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强调,未来应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间协同联动,帮助北方经济更好发展,形成更具竞争力与包容性的经济空间格局。对于乡村振兴,他认为关键在于城乡融合,应通过制度改革和市场机制释放乡村发展潜力。这次全会强调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着力改善民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干春晖提出“上海产业发展的‘三高两转一攻坚’”判断:服务业高度化、产业高技术化、需求高品质化并存,新旧动能转换与城市功能重构叠加推进。他建议“十五五”时期以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为支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专题发言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团队结合各自学科领域,围绕“十五五”规划重点领域展开全方位研讨,从政策落地、机制创新、实践路径等层面提出系统性建议。

  据了解,在此次专家研讨会召开前,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还举办了相关主题论坛,10月24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暨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论坛在学校科研实验大楼举办,以深入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为核心议题,汇聚了学校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多学科的首席专家团队,为国家战略与学科建设衔接搭建了高质量交流平台。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靳玉英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论坛的学术价值,并对研究院下一步工作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发挥平台优势,打造高水平智库标杆,推出兼具学术深度与政策温度的研究成果;二是深化贯彻全会精神,将国家战略转化为研究议题,在理论深化、实践探索与国际传播中发力,让学术研究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她号召全体专家以论坛为新起点,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建设成为具有思想穿透力与社会影响力的高端智库,为“十五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贡献上财智慧与力量。(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