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寻找文明之根 增强文化自信——中新社上海分社开展“寻根上海”党建活动
2021年11月22日 16:02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22日电(樊中华)为更好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同时也为更直观感受上海的“根、本、源”,进一步拓展新闻报道中的“大历史”视野与深度,中国新闻社上海分社党支部19日组织了主题为“寻根上海”的党建活动,赴上海马桥文化展示馆、广富林文化遗址、上海崧泽遗址博物馆等三个考古遗址实地探访,完成相关报道的选题调研。

  以上海地点命名的崧泽文化、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位于上海市西南,三者渐次勾勒出了上海古海岸线“冈身”地带,清晰展现了上海“向海生长”、逐渐成陆的历史过程。曾有考古学专家表示,这三大古文化好像是构成“沪”字的三点水,共同创造了上海古文化的辉煌,也表明上海参与了中华文明起源于形成的共建进程。

  分社一行首先来到位于闵行区的马桥文化展示馆。马桥文化被称为“上海之本”,地处“冈身”之上,见证了上海6000多年的成陆史,将上海成陆年代前推2000多年,也是东南沿海地区已发现的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

在马桥文化遗址参观学习 殷立勤摄
在马桥文化遗址参观学习 殷立勤 摄

  作为三大遗址中距今最近的古文化,马桥文化展示馆陈列了翘刃石斧、长三角形石犁等大量石器,刀、凿、镞等小件青铜器,以及豆、簋、盘、三足盆等陶制食器。其中,鸭形壶是马桥文化特有的器形。

  马桥文化遗存器物上样式繁多的装饰纹与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山东岳石文化、浙江肩头弄文化等有紧密联系,考古学家认为其起源于良渚文化而接受了南方印纹陶和中原地区文化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源头。

  位于松江区、被称为“上海之根”的广富林文化遗址则以场景构筑的形式展示了从良渚文化到近代上海的历史脉络。作为距今4000年左右的文化遗存,广富林文化的发现填补了长江下游地区崧泽、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之间历史年代的缺环和文化发展空白,确证了上海地区生生不息的悠久历史。

在广富林文化遗址参观学习 殷立勤摄
在广富林文化遗址参观学习 殷立勤摄

  走进广富林遗址独具特色的水下文化展示馆,分社一行看到,一些典型器物如侧装鱼鳍形足或三角形足鼎等,器型粗犷,既有北方龙山文化的印迹,也有长江流域良渚文化的样式,二者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南北文化交融的一大佐证。

  位于青浦区的崧泽文化遗址是距今6000年左右、上海最古老的一处原始社会文化遗存,因是上海最早有人类生存的地方而被称为“上海之源”。在博物馆内,分社一行看到了“上海第一稻”“上海第一村”“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井”等,对史前上海先民的生活、生产、文化有了深刻认知。

在崧泽文化遗址参观学习 殷立勤摄
在崧泽文化遗址参观学习 殷立勤摄

  崧泽文化遗址还出土了大型祭坛和大量祭祀礼器、权杖等,这也表明当时社会阶层已经存在,成为军权、神权和王权的起源,意味着文明时代已经到来。

  据现场了解,崧泽文化在距今5500年前后成为环太湖流域的主体文化,成为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标志性文化,为后来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大发展和中国早期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处文化遗址以立体、丰富的内容讲述了上海在地理上和文化、社会上的“成陆史”。在这片面向大海、东西交融、不断创新的土地上,今日日新月异、海纳百川的上海渊源有自,大道致远。(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樊中华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