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上海大学第64期教师教学沙龙 云上交流党史融合优秀成果
2022年07月02日 17:47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2日电(殷晓 许婧)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第101个生日,6月30日晚,上海大学2021年度“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交流暨第64期沙龙在线上举行。

  沙龙由上海大学教务部、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主办。上海市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徐光寿,《上海宣传通信》编辑部主任吕东卉担任点评嘉宾。作为上海大学机关党委四总支三个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内容,教务评估支部、现教中心支部、工训中心支部的党员们同步线上参与。本次交流累计172位教师参加。

  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负责人顾晓英担任主持。她指出,经专家组对2021年度校级“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进行结项验收,当晚邀请部分老师云上分享优秀成果,展示党史学习教育如何有效融入课堂。以这样的形式祝福党的第101个生日十分有意义。

  悉尼工商学院吴海宁展示在“管理的全球环境”教学过程中,找准党史融合点,与同学探讨“怎样保证《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陈双强引导学生学习“绿色化学工艺”知识,鼓励学生将来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作技术支持和保障。

  理学院曾振柄以“殊途同归-中国数学1900-1949”为题,分享如何选择融合点设计和实施党史学习教育与“数学史”课程相融合的典型案例。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导章莉莉以“红色文化经典符号及设计”为题,介绍 “符号与传达记号学”课程讲授中,让同学在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中感悟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

  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桑茂林展示的题目是“写生实践之‘红、黄、绿’见思政”,在当地共享大学“写生”课堂,带着学生实地感受晋绥大地风土人情文化。师生作品屡屡获奖。

  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以“红色文化与课程的融合实践”为题,分享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怎样为“艺术管理概论”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高度、新观念、新方向。

  社会学院副教授贾文娟在“社会史研究前沿”课程中,基于学情分析,“从历史实践中探寻党的品格”,激励学生用学术的智慧去审视生活。

  体育学院副教授申亮分享在“中华体育与文化传承”的课程设计中如何“识记红色体育,赓续红色基因”。

  文学院徐之凯老师正在建设“动漫社会文化史”课程,用丰富图文交流“近代救亡图存运动下的中国民族漫画艺术”。

  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郝一民深入思考党史学习教育如何有效融合“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交流了“党史进课堂”应该有系统性教学逻辑与布局。

  法学院副教授颜士鹏结合“环境资源法”课程教学,分享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史,中国环境立法体系也在形成。

  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魏秦带领学生“行走在城乡社区,创作在祖国大地”,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将红色设计思路“微更新”贯穿在“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教学体系之中,孵化出不少学生设计成果。

  《上海宣传通信》采编部主任、主任记者吕东卉充分肯定了老师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教学改革中的用心用情。她指出,一是从点到面到一门课,融入考验着教师对各自学科、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对党史的研究,教师开拓了教学形式,到社会大课堂,找到党史学习教育的融合点,提升了课程教学的生动性;二是体现了知情意,党史融入实现了师生共情同鸣,有助于提升学生价值认同,深切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引领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上海市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徐光寿指出,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结合项目设计与执行,有意义亦有意思。他结合大家的案例分享,重点阐释了“为何要融合”“为何能融合”和“怎么样融合”三个问题。徐教授认为专业课与党史学习教育的课程目标既相容又互补,做好融合有助于提升专业课程的德育价值以及生动性、深刻度,两者融合最好的方式是化学反应,即达到无缝对接、浑然天成和潜移默化。他给出三点建议:一要应融尽融,能融则融;二是融合只是手段,目标在于育人;三要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努力实现润物无声。

  据悉,上海大学2021年8月起立项首批58门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课程负责人中有长江学者、杰青,有院长、学科带头人,也有新入校的青年教师。经过一年建设, 17门课程获评优秀成果。学校在根据项目建设要求拍摄的49堂微课中评出18堂,分获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多门课程成为沪上“网红”课程。“光影中国”同名慕课已上线超星尔雅,教材也已编撰完成,团队教授们已作过很多次成果推广与分享。

  顾晓英表示,2022年又有一批课程立项为“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两批课程已经或正在成为上海大学党史学习教育教学的亮丽风景线。无论是线下课堂、行走课堂还是云上课堂,“红课”闪耀着光芒,学生喜爱这些“有颜值有言值有研值”的课程。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