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临沂大学与上海大学云端同上思政课暨第六期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共享课
2022年09月09日 15:22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9日电(李林 殷晓 许婧)高校思政课如何讲好百年党史?如何上好“云上大思政课”?9月5日上海大学开学第一天,同上一堂思政课暨第六期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共享课“沂蒙精神代代传”在云端开讲。

  来自井冈山大学、延安大学等联盟校的党史类课程教师、上海大学“形势与政策”两个课程班师生、临沂大学思政课课程班共计400多名学生线上线下实时共享直播课。

  本期课程由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孙海英教授主讲,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大学)负责人、上海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顾晓英教授担任主持。

  共享课上,孙海英老师先从经验与精神的交融角度,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引领学生思考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

  沂蒙精神“从哪里来”?孙老师以生动的故事动情的讲述带领同学们领略了沂蒙精神得以形成的独特自然环境、深厚传统文化底蕴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一部沂蒙革命史,是一部为人民靠人民的奋斗史,是一部坚定信仰不动摇的历史。她列举了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红嫂明德英、“识字班”班长梁怀玉为代表的三个女性群体,诠释了以蒙山高、沂水长为标志的革命老区人民“跟着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

  沂蒙精神“到哪儿去”?孙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以“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本质特征的沂蒙精神,对新时代初心使命主题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和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激发同学们在共情、共感中自觉承载革命先辈的希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

  在课堂互动环节,来自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校成员——延安大学的郭小良老师就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关联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收获。上海大学线下课堂学生分享了课程学习中感受到的革命年代沂蒙精神的伟大力量。

  顾晓英老师表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担当。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新挑战,新挑战需要我们锤炼新能力。沂蒙精神在今天并不会过时,今天的课程就是一场关于信仰的沂蒙精神跨时空对话。而今,疫情防控第一线,我们依旧可以看到无数党员干部、志愿者等勇敢逆行投身一线。我们还有无数“战场”需要青年人担当作为,展示青春志愿风采。

  据悉,2021年6月中旬,全国高校党史类课程联盟于上海大学成立。一年来,联盟校相继推出了各自思政大课,“光影中国”“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雨花英烈精神”“长征精神”和“沂蒙精神”等团队相继举办公开课,实现跨地域跨时空的云上大思政共享课程。这些课程有“颜值”有“言值”,有“温度”又有“智慧”,得到联盟校师生广泛认可。这些课程犹如一条跨地域联通东西南北联盟校师生共享的“红色项链”,点亮了更多课堂,有利于更好地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赓续红色血脉,精心打造集体备课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依托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做强高校共享的党史课程教研共同体。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许婧  

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