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浦东三林:“家安”如何照进现实? “三访三解”谱写平安新篇章
2025年09月17日 19:06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7日电(李姝徵 赵隽)在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愈发紧密,但也更容易因各种琐事产生摩擦。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若处置不当,就可能演变成影响社会和谐的“大问题”。为此,浦东公安分局三林派出所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倾力打造“三林·家安”品牌,通过“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深度融入“访家庭、访社区、访企业,解矛盾、解风险、解民忧”的“三访三解”工作法,将矛盾化解的触角延伸至辖区各个角落,用心用情描绘一幅和谐安宁的社区新画卷。

  “破镜重圆”成难题,民警巧手“缝”人心

  “民警同志,我实在是受不了了,你们来评评理!”9月8日,民警在入户走访时收到了来自居民刘某的求助。他与前妻黄某数月前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但由于住宿问题无法解决,两人仍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时间一长,女方就产生了复婚的念头,隔三差五找男方“求和”,刘某念在旧情,确实有在考虑此事,但一直没答应。一来二去,“求和”竟慢慢变成了“骚扰”,矛盾不断升级。民警初步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三所联动”机制,通过释法说理与情感疏导相结合,聚焦双方矛盾焦点开展调解。最终,双方冷静下来,在关键问题上达成一致。一场濒临失控的家庭矛盾,在民警的耐心“穿针引线”下,终于有了温情的转机。

  “墙体装修”引风波,调解融化“邻里冰”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楼上楼下的邻居,也可能因为装修这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9月8日,居民王某的楼上邻居沈某雇来装修队开始敲墙,咚咚响个不停。王某本想上去提醒施工队减少点装修噪音,结果意外发现他们敲的竟是承重墙。考虑到整个楼栋的安全,心急如焚的王某便将沈某的这一行为“曝光”在业主群内。信息一出,群里顿时炸开了锅,沈某看到手机上铺天盖地的指责,只觉颜面尽失,气势汹汹地冲到王某家中讨要说法。双方吵得不可开交,有人报了警。民警到达现场后,将情绪激动的双方分开,联合居委会、物业一同开展“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化解。一方面,民警肯定了王某维护公共安全的意识,但也指出其在业主群内公开照片的方式激化了邻里矛盾,有所不妥。另一方面,民警向沈某严肃讲解了破坏承重墙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以及要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最终,通过“换位思考+法律宣讲”,承重墙得到恢复,一场剑拔弩张的邻里风波,在民警的见证下握手言和。

  合伙生意闹“散伙”,民警明理“算清账”

  9月9日,民警在走访沿街商铺时了解到辖区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合伙人刘某和蒋某因为“散伙”问题从“好搭档”变成了“死对头”。原来,蒋某因个人原因决定退出公司,并要求刘某立即退还入股时的资金,而刘某则认为公司正值发展期,流动资金紧张,此时抽资无异于釜底抽薪,坚决不同意。两人在公司办公室争执不下,言语冲突愈演愈烈,甚至动手推搡拉扯起来。

  民警后将双方约至派出所启动“三所联动”机制开展调解,律师从法律层面指出他们当初合伙协议中的法律漏洞,并为他们推演了若诉诸法庭可能面临的漫长时间与经济成本。调解员则从“和气生财,好聚好散”的商道人情出发,劝导双方念及昔日共同打拼的情谊。双方最终达成共识,共同拟定了一份分期退还资金的方案,既解决了蒋某的燃眉之急,也留给了公司资金流转的缓冲空间。一场可能“对簿公堂”的经济纠纷,在派出所的精准“搭桥”下,得到了双赢的解决。

  今后,三林派出所将持续夯实“三林·家安”服务品牌,深化“三访三解”长效机制,逐步推进“警·家”综合服务工作站末梢进一步延伸,做到“访”出民情、“解”开难题,实现矛盾纠纷“就地清零”,筑起一道坚实的平安屏障。 (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李秋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