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上海新闻
上海分社正文
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暨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2025年11月04日 12:23   来源:中新网上海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4日电(许婧)11月1日,由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主办、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承办的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研究会”)2025年年会暨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三十余位学术届、实务届专家学者汇聚上海,与上海财大法学院师生一起,围绕“新时代守正创新的国际经济法:挑战与使命”主题展开研讨。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何鹏程,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沈四宝教授,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姜平到会致辞,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振江出席会议并讲话。

  何鹏程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复杂调整,新兴科技重塑国际经济交往方式,国际经济法既面临传统规则受冲击等挑战,也迎来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推进等机遇。作为以经济管理为主的研究型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长期关注国际经济法治建设,是该领域重要研究基地。本次年会以 “新时代守正创新的国际经济法:挑战与使命”为主题,将推动学术发展,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支持。

  沈四宝回顾和总结了研究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从政治引领、组织制度建设、理论创新与成果转化、学术平台建设与路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国际学术交流等几大方面提炼了研究会成长的优势、特色与成绩。他表示,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始终以正确政治引领为根本,持续推进组织建设与制度完善,筑牢法学研究的政治根基。研究会立足国际经济法学前沿,聚焦国家重大发展议题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科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国家改革开放及法治建设提供坚实理论支撑。他将研究会二十年发展精髓概括为搭建了“四座桥梁”,并特别强调,研究会全体同仁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十四五”收官之际、“十五五”规划开启之时,勇挑重担,不负使命,为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与社会长治久安贡献智慧与力量。

  姜平在致辞中表示,研究会在构建中国特色国际经济法学学科体系、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实法治支撑。上海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法治建设实践备受关注。上海市法学会依托多个涉外法治研究会,聚焦国际经贸规则、跨境纠纷解决等核心议题,常态化组织高水平学术研讨,积极为上海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建言献策。上海市法学会期待与全国专家携手推进,助力上海涉外法治与营商环境建设。

  王振江指出,二十年来,研究会在沈四宝会长的垂范带领下,在班子集体的共同努力下,始终秉持“学术报国、为国育才”的宗旨,在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研究会持续深耕国际经济法理论前沿,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国家战略,推出多项原创性成果,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国际经济法理论体系;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参与《对外贸易法》《外商投资法》等多部重要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提供坚实智力支持;注重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学术评选、研讨交流等多种机制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推动学术传承与创新;同时,研究会主动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深度参与中国—东盟、中非、中国—拉美等多边法律论坛,推动中国国际经济法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有效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经济法治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王振江强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全会把握“十五五”时期基本定位和阶段性要求,对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 就进一步做好研究会工作,他还向与会的理事会员提出了三点意见。第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涉外法治建设实践需求。第三,把握实践导向,探索高素质、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路径。他还特别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立足研究会工作实际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中。要强化政治引领,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自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要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按照中国法学会的部署,为帮助理事会员及时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研究会邀请沈阳师范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杨松教授在上午大会期间作“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报告,对全会精神做了高度概括和清晰梳理。她强调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发挥的承前启后、筑基拓能的作用,指出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文件为我国“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提供了行动指南。

  对于如何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她建议理事会员重点关注以下方面:第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立足于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基本定位,以有力有序有效应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新形势和发展中突出问题为着力点补短板、强弱项。第二,坚持系统思维,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全面部署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第三,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重运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为发展增动力、激活力。第四,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既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又统筹用好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

  在主旨演讲环节,商务部条约法律司田涯二级巡视员(副司级),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刘慧卓党支部书记,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中国法学会航空法学研究会郭俊秀会长,沈四宝会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研究会张乃根副会长,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倪健林博士,海南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研究会副会长朱绵茂教授分别作主旨演讲。

  本次年会收到论文110多篇,分设“低空经济规制与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挑战与制度因应”“国际经贸争端的预防与解决”“智能时代的法治变革与数字经济治理”“虚拟货币与稳定币的国际法治构架”“数字金融治理与数据跨境流动的法治路径”七个专题展开深入研讨。

  本次年会还设置了年度青年优秀论文颁奖仪式。经匿名评审,从收到的57篇参评论文中,共选出10篇获奖论文。研究会副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伏军教授宣读获奖论文名单,沈四宝会长为年度青年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奖。 ·

  闭幕式上,沈四宝总结了本次年会取得的成果,以 “谈体会” 的形式,围绕会议质量、时代任务、工作方向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与理事会员分享了参会的观感和体会。他期待研究会继续发挥优势,汇聚各高校、研究机构的专业力量参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同时,探索 “实战化人才培养” 路径,为年轻律师、法律工作者及法学研究者与学生打造专属成长通道。(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常年法律顾问: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